第2章 异僧叩门(1 / 2)

这一日,黄昏时分。

夕阳的余晖如同熔金般泼洒下来,将法华寺的琉璃瓦顶染成一片瑰丽而温暖的橘红,飞檐上的脊兽拖出长长的影子。

大殿内的法事已毕,最后的香客们也三三两两地下山去了,寺中渐渐安静下来,只余下袅袅的余烟在空旷的广场上盘旋。

知客僧看了看天色,准备吩咐小沙弥关闭山门。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沿着那长长的、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青石台阶,一步步缓缓地、却异常稳定地走上了山门平台。

这是一位标准的游方僧人的打扮。

他身形高瘦,背脊却挺得笔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边缘都已磨损、打了数个颜色不一补丁的灰色僧衣,脚下是一双磨得几乎见底、沾满尘土的草鞋。

风尘仆仆,显然经过了长途跋涉,面容被晒得黝黑,皱纹深刻如刀刻,记录着无数风霜雨雪和烈日曝晒。

他身后背着一个不大的、看起来空瘪瘪的破旧包袱,手中持着一根随处可见的竹杖,杖身光滑,显然是常年陪伴。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

那双眼睛并不十分明亮,甚至有些浑浊,并非年轻人那般黑白分明,却异常平静,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倒映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却不起丝毫涟漪波澜。

他看向那金碧辉煌、在夕阳下更显宏伟的寺门,看向门口那位穿着体面僧衣、脸上带着职业化微笑却也掩不住一丝审视与不易察觉倨傲的知客僧,目光中没有寻常行脚僧常见的惊叹或怯懦,也没有故作清高的疏离,只是一种淡淡的、仿佛洞悉了一切却又并不在意的了然。

他走到山门前,双手合十,对着那知客僧微微躬身,动作舒缓自然,声音因长途干渴而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

“阿弥陀佛。贫僧了尘,自远方行脚而来,久闻宝刹乃江北佛国中心,法音广传,心生向往,欲求挂单数日,听闻佛法,沾溉法益,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知客僧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中的轻视几乎要掩饰不住。这破落僧人,一身行头加起来不值几个铜板,一看就没什么油水,别说布施,怕是连挂单的“随喜”都拿不出多少。

但法华寺毕竟是名刹,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不能直接拒之门外,坏了“广结善缘”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