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锐三人于激流中搏命,最终被特务连战士救起的同时,下游约五里外的一处山林高地,李大牛正匍匐在湿漉漉的草丛中,举着望远镜,锐利的目光穿透尚未完全散去的薄雾,紧紧锁定着远处河滩上那一小队正在移动的日军骑兵。
浅野弘一和他的队伍并未真正离开。他们沿着河岸向下游巡视,最终在一片地势稍缓、河道相对狭窄的区域停了下来。
李大牛看得分明,浅野下马后,与几名军曹围在一起,对着地图指指点点,不时抬头观察对岸的地形和河流情况。
“狗日的小鬼子,果然不死心。”
李大牛低声骂了一句,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他奉命接应周锐,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他深知“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放任这样一支装备精良、机动性强的敌军在附近活动,对刚刚脱险休整的周锐等人是极大的威胁。
他带来的特务连一个排,此刻化整为零,散布在他身后的山林中,如同蛰伏的猎豹,无声无息。
战士们虽然经过连夜冒雨行军和刚才的紧张对峙,但此刻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旺盛的斗志。
“连长,看样子鬼子是想找地方过河?”趴在李大牛身边的通讯员小刘小声问道。
李大牛放下望远镜,眯着眼睛:“过河?借他个胆子!这水势,下去就是送死。我看,他们是想确认咱们的动向,顺便找地方建立前哨,监视河道,等后续部队上来,再图谋封锁。”
他沉吟片刻,心中快速盘算。浅野小队有十余骑,装备有马步枪、轻机枪甚至可能还有掷弹筒,火力远超自己这个排。
硬拼是不明智的。但也不能任由他们在这里建立据点。
“小刘,”李大牛压低声音,“传令下去,一班、二班,向左右两翼迂回,占据制高点,形成交叉火力视野,但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开枪!三班跟着我,原地监视,做好战斗准备,但要注意隐蔽。”
“是!”小刘低声应道,迅速匍匐后退,消失在灌木丛中。
命令悄无声息地传递下去。特务连的战士们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利用地形和植被的掩护,迅速而安静地移动着。
不过一刻钟功夫,李大牛就能感觉到,左右两侧的山林虽然看似平静,却已然布下了无形的杀机。
对岸,浅野似乎做出了决定。他命令几名士兵下马,开始在河滩高处挖掘简易工事,同时派出两名骑兵,沿河向下游继续侦察。
“想扎钉子?”李大牛冷哼一声。他看出浅野的意图,是想在此建立一个前沿观察点,一方面监视独立团可能的渡河行动,另一方面接应后续可能到来的日军部队。
绝不能让他得逞。但如何在不暴露主力位置和意图的情况下,拔掉这颗钉子,或者至少将其驱离?
李大牛的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最终落在河滩上方一片陡峭的、布满松散碎石的山坡上。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
他招手叫来两名身手敏捷的老兵,低声吩咐道:
“看到鬼子挖工事的那片坡上面了吗?你们俩,绕到坡顶,找机会弄点动静出来,不用太大,能引起他们注意,让他们觉得上面有埋伏或者有落石危险就行。记住,一击即走,绝不恋战!”
“明白!”两名老兵心领神会,立刻借着植被掩护,悄无声息地向侧后方迂回,准备攀爬那座山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河滩上,日军士兵还在奋力挖掘,浅野则骑在马上,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对岸和四周,显得十分警惕。
突然,“哗啦啦——”一阵不算剧烈但足够清晰的碎石滚动声,从日军工事上方的陡坡传来。几块拳头大的石头顺着坡面滚落,砸在下方的河滩上,溅起些许水花。
“敌袭?!”正在挖掘工事的日军士兵吓了一跳,立刻丢下工兵锹,惊慌地卧倒,举枪瞄准山坡上方。
浅野也是一惊,猛地勒住战马,望远镜迅速转向山坡。但那里只有摇曳的灌木和几缕尚未散尽的雾气,看不到任何人影。
是落石?还是八路的骚扰?浅野心中惊疑不定。这声音不大,不像是大规模进攻,但在这敏感的时刻和地点,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他高度紧张。
“警戒!”浅野大声下令。所有日军士兵都进入了战斗状态,紧张地盯着那片陡坡和周围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