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半圣之姿(2 / 2)

类比的话,有点像是后世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民间称之为“国家智库”。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其前途有多远大。

先在翰林院待几年,一旦得了内阁大学士看重,无论是转迁诸部,还是下放省府,都是前途远大,日后不是部寺大员,就是封疆大吏。

尤其如今朝廷之中,有十九个尚书,远比先前六部位置多,地方上有十九个巡抚,可选择的位置太多了。

李显穆的声望在这种氛围中,竟然诡异的再次大幅增长。

因为谁都能看的出来,李显穆的每一次改制,都在大幅增加文官整个群体的力量,而且非常重视个人能力。

如今的制度,远比当初更加“合理”。

就连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那些人,也不由沉默了。

反而是李显穆并不太在乎这件事,因为他来到翰林院中,自然是有重要的大事。

他要借着翰林院和国子监这两个平台,向整个天下宣达他的学术思想。

没错。

他隐藏了几十年的学术水平,他不准备藏了。

这世上又有谁知道呢?

他李显穆可是真正的半圣,个人属性之中最高的一项就是学术,只是为了政治上的顺遂,一直都在伪装隐藏自己。

如今他终于不用再隐藏了。

这世上学心学最好的并不是他师兄王艮,而是他李显穆!

李显穆从心学的起源开始讲,其中穿插着当初李祺给他讲述的各种知识,再夹杂着这三十年来,李显穆对实务的理解,将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讲的极其透彻。

接连几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便风行于天下。

同时,无数震惊的目光在了李显穆身上。

自然是因为,李显穆从来都不碰学术,没人想到,他会突然炸出这么大的一颗雷。

但当静下心来,众人却又觉得非常合理。

所谓学而优则仕,李显穆这样的天纵之才,怎么可能对理念不懂呢?

怎么可能在心学学术水平上,比不过其他人呢?

他过去只是不罢了。

如今心学风行于天下,朝廷正如火如荼,在此刻,他终于将这张王牌翻出来,要云集天下之众望。

这是外人对李显穆此番行为的解释。

自然没人会猜测到真正的原因,毕竟从三十年前就担忧因为学术水平太高,而故意压制自己,这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可思议。

学而优则仕。

多少大儒孜孜不倦的想要向皇帝兜售所学,以换取高位,他们怎么可能想得到,有人会因为学术水平和政治水平都太高而烦恼呢?

李显穆这一系列学术文章发出去,自然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中震动最大的,是心学党内部的正统派。

虽然李显穆不参与党派内部的明争暗斗,但一直以来,他其实都被视为正统派的一员,毕竟他正统的不能再正统了。

此番发文,正统派相当振奋。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经过十几年的融合,正统派和外来派早就融合的差不多了。

至少年轻官员融合的差不多了。

他们都是后来被心学党的大佬们赏识,本身所学都差不多,所以对李显穆提出的许多全新观点,以及治政想法,都大有收获。

那可就苦了理学。

在过去的那些年中,理学本就被心学侵蚀的不成样子,毕竟心学脱胎于理学,对于理学的各种缺点,那是相当的清楚,打起来相当有把握。

如今理学数十年都没有一个宗师级别的大儒出来,结果心学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圣人级别的学者。

完善心学理论,又对理学进行重击。

正如佛教在元朝的兴盛,是因为道教每次辩论都输。

如今理学每次和心学的理论对抗,都会陷入无法自圆其的尴尬境地,这自然让理学声势再次大减。

这种风潮影响是极大的。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从来都是胜者通杀一切,曾经的百家争鸣,那些失败的理论,最终的唯一下场就是消散,或者是被融合后消散。

先前理学还能和心学分庭抗礼,一则是理学底蕴深厚,二则是政治对抗导致理学有存在的必然性,三则是心学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理论,本身还带有缺陷。

正如儒家如果只有孔子的仁,那是不完整的,有了孟子的义之后,就大大不同。

如今李显穆所做的就是孟子的工作,如果李祺是心学的开创者,李祺用现代的理念、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夹杂着唯物主义的观念,统合了传统儒学道德以及现代的自由民主等,创造出了心学。

那现在李显穆就是用自己的天赋,将这门学问和这个古代世界中,那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全部抹平,却又保留其中核心,使心学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自此而后,心学在这个时代,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无懈可击的学问。

这就是半圣!

名为半圣,实则是真正的圣人!

面对李显穆在学术上的横空出世,那些和心学站在对立面的学派自然是如丧考妣,同样大受震动的,还有那些中立摇摆的学派。

在心学攻城略地时,就有不少学派打算从理学和心学之中取长补短,但如今心学新的理论来袭,就让他们之前的行为显的非常瓜。

学术甚至影响到了党派。

譬如如今在朝廷上,声势颇大的江西派。

江西派是一个纯粹的地域政治集团,在这个集团中,心学和理学都有,但随着心学理论的再次更新,且不断更新,江西这个人杰地灵之地的年轻人,受到了极大震动。

以杨士奇看来,江西有全盘心学化的趋势。

一旦江西真的全盘心学化,那由于理论上的接近,以及李显穆在其中的声望、地位,他的执政根本就会动摇。

毕竟江西派是他能够站在内阁高位的根本原因。

但杨士奇只是苦笑了一下,并没有多什么。

那或许是十年之后的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已然过了古稀之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去世,他又后继无人,唯有一个儿子,却不学无术,性格又残暴,若非他在上面护着,先帝感念他的功劳,怕是早就出事。

如此情形,又有什么值得去得罪李显穆的呢?

李显穆布局深远,如今才展露这等天赋,只让他愈发敬畏,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