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榜样(1 / 2)

“你好好干活了, 当初也没人推荐你去读大学。”李锐忍不住言辞刻薄,“他们说得好听,到时候怎么选谁知道?我是不会再被骗的。”

朋友才知道往哪里捅一刀更痛。

刘峰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下乡将近十年, 兢兢业业却一直没有被公社推荐去读大学。

名额近在咫尺却始终没能拿到,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当初没有去当生产队书记的女婿。

后来恢复高考后, 刘峰想着去参加高考,先是被生产队为难没开证明不能去,第二年好不容易能报名了结果又被派去干活没能好好复习。等第三次高考时, 刘峰为了救村里的孩子又落水生了病,发挥失常再度名落孙山。

别人不清楚,李锐跟他一个知青大院的还能不知道?本来刘峰早就能回城的,结果却拖到了现在, 全都是因为得罪了人。

一个小小的生产队书记都能掌控他的人生,现在这么个市委一把手想要操控他们这几千人的前途, 还不是小菜一碟?

人善被欺,有的时候就需要大喊大叫才行。

李锐压根不相信金城市委的通知。

这就是想要糊弄他们而已, 就像是当初利用他们这些学生的一腔热血把他们骗到乡下那些地方去虚度青春。

现在依旧是在欺骗他们。

刘峰看到朋友那义愤填膺的模样跟他说了件事,“听说,金城现在的市委.书记就是知青出身。”

李锐愣了下, 声音拔高道:“怎么可能?”知青成了市里的一把手, 这怎么可能。

他知道一些有关系的知青早早回城工作后的确发展的不错,之前他们一个知青大院的有个已经在工厂里当了工会主席的秘书。

可刘峰这人从来有一说一, 他没必要骗自己。

李锐很快就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也只是一个假象, 就是为了骗我们, 让我们老老实实的在那里吃苦受罪。咱们为了钓鱼还会在鱼钩上挂蚯蚓,这一个道理。”

他才不会上当。

刘峰看着一脸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东西收拾好,“有些事□□在人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时候别太跟自己较劲。”

世界上从来都是平凡人更多,就像他一样,家里头孩子多,全靠父亲一个人工作养活。

作为大哥,当下乡成为老刘家的必选项时,他只能站出来尽可能的保护弟弟妹妹。

只是那个家里,现在似乎也不需要他了。

无处可归的人如今有了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就不错。

天选之子吗?这从来跟他没什么关系。

“那你还高考吗?”

大卡车已经在等着了,一会儿他们就要去那边登记然后坐上卡车去农场牧场干活。

刘峰看着不远处的卡车,好一会儿这才开口,“大概不了吧,我可能这辈子都考不了大学。”他想了想,把自己精心保管却还是破碎了边边角角的教材书递给老朋友。

“我可能用不上了,希望你能用得上。”

去农场牧场也挺好的,他在乡下那么多年还算有经验,到了农场那边的话干活挺熟练的,踏踏实实的干活挣分,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被安排个工作。

李锐看着背着一床破被子离开的人,目光落在手里的那两本书上。

当个听话的孩子有什么好,他们当初就是太听话了所以才会被困在乡下将近十年。

十年啊,人生最好的十年,他不甘心!

……

省委大院又被贴了大字报。

代书记去其他市视察去了并不在,张副书记觉得这倒是好事,不然还不得把老代气死。

现在的代建平对大字报格外敏感。

之前才处理了一批工厂。

现在又来了一群知青。

“怎么回事?”

秘书已经打听清楚,“回城知青不满意市里的安排,要省委给一个说法。”

“市里的安排?”张副书记想起来自己的确收到那边市委大院交上来的文件,“那安排有什么不妥?”

秘书十分无奈,“觉得市里是在骗他们吧。”

反正他听着是这个意思。

这要是让市里那位小傅书记知道,怕不是也得发脾气——

哪来的底气跟她讨价还价。

“这些知青大部分还都不是金城的。”

张副书记奇怪,“那怎么在金城?”

“咱们省穷,其他地市更穷,大概是觉得回去也没什么工作,就想着赖在省城这边兴许能撞上个机会。”

“这像什么话。”

知青返城,自然是返回原本所在的城市,滞留在省城算什么回事。

张副书记皱眉,“市里就这么听之任之?现在这天气可不算多暖和,他们住在哪里?”

“住得比较分散,人民公园、护城河旁还有的在废弃的干校,他们都是回城知青随身带着行李。”

“照你这么说,倒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张副书记冷笑一声,“这些知青都来闹事了?”

“那倒没有,我问了下就有三百来人吧,剩下的都去农场牧场报到了。”

这多少让张德光心情缓和了些。

起码绝大部分知青都还是懂事的。

“有些人啊,就想着按闹分配。”

秘书也是这么想的,但这话他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