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在这边住了一晚上, 絮絮叨叨的跟傅爷爷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工作。
提到了她的得意之处,却也说起了她的一二忧心。
“我就想着能够在平川多干几年,到时候把这边从头到尾改造一通。”
打造一个完备的发展模式, 丢掉那些糟粕似的东西。
只是糟粕类的总会死灰复燃,还得斩草除根才是。
这也是长缨想要在平川多呆几年的主要原因。
不多耗费些心血, 很可能就付之东流。
尤其是在未来这些年。
“只是这条路难走得很,你一个人一定要多注意些才是。”
那到底不是他这个老头力所能及的地方,帮助的也极为有限。
“我知道, 长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嘛。”
过去这些年来,她能够诉说心事的对象并不多。
哪怕是立川,有很多事情也不能说。
怕动摇军心。
面对傅爷爷,就又不一样了。
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人犹如山川般厚重, 像大地似的包容。
能够让人放下所有的防备,与之开诚布公。
其实她也是幸福的, 到底还有这么个人愿意听她的一腔心愿。
第二天一大早,长缨吃过早饭后便离开这边。
“等过两年那边稳定了, 我接您去那边养老,顺带着看看新的平川。”
傅爷爷看着眼睛里有浩瀚星河的孙女,揉了揉长缨的头,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知道啦。”长缨欢快的应下, 坐上进城的顺风车——一台拖拉机回去。
看不到老人家的身影后,她这才回过头来, 揉了揉红通通的眼睛。
她对家人的柔软,倒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没落在父母那一辈身上罢了。
……
三机厂很快拿出方案来, 稀土提炼设备的成功让他们信心十足, 想着把这一业务范围扩大,做矿土提炼设备。
和沂县那边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说平川地区也有不少的矿藏资源,但是开采起来十分困难。
而沂县那边就省心多了。
合作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两边政府又都大力推动。
剩下的事情交给机械厂自己来办就是。
长缨回来后第一件事是去了平川学院。
重建的学院竣工了大部分工程,其中就有几栋专家楼和将来学生们住的宿舍楼。
专家楼是红墙,学生宿舍楼则是黄色为主基调。
校园面积都有所扩大,只是更多的还是一片葱翠。
现如今的平川学院还用不着那么多的教学楼。
“学校这边大概明年初就能焕然一新,我跟教育部门的开会,想着年后先给工人办夜校,主要是回馈那些慷慨解囊的工厂嘛。”
周慧芳也不知道那些一向抠搜的工厂怎么就舍得拿出那么一大笔钱来。
只不过有钱就好办事嘛。
领导负责筹钱,她则是抓这边学校的重建,分工格外明确。
至于还剩下不少钱,这个用处周慧芳倒也是想过,“要不奖励夜校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奖励是必须的,不过奖励也花不了多少钱。”长缨笑了下,“这样好了,拿出一部分钱来设立奖学金,至于剩下的还是用在教学楼的建设上,或许回头还要搞什么实验器材,花钱的地方多得是,倒也不着急。”
其实一共也就一百多万,随便引进个什么东西一百万都不够用啊。
他们对科研这个吸金兽实在是太一无所知了。
周慧芳应了下来,“行,那我们把方案再修一下,回头咱们找时间开会定下来。”
长缨听到这话莞尔,“这是你们教育部门的事情,你是直接负责人,你来定就好。”
周慧芳登时愣在那里,“这……”
“你们先定下来,回头我审核就成。”
哪能事事都让她来决断呢。
这有关部门也该拿出自己的底气才是。
周慧芳明白了领导的意思,“那行,我尽快跟他们讨论出结果来。”
其实让她自己拿主意也不是不成,只是习惯了长缨最终拍板,以至于现在凡事都会找这位领导商量一番,不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如今领导骤然间放权,倒是让周慧芳有点不太适应。
而且这放权也不止她一人,周慧芳打听了下,钱有财还有老郑他们也都差不多。
“这是怎么了,去了一趟沂县回来大变样,难道是她要调回去了?”
钱有财嘀咕了一句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不可能啊,这才一年半,无论如何也不符合规定呀?”
再说了,长缨干得还挺好的,怎么也是往上走,怎么可能回沂县呢?
去那边市里也才算平调,这也不对,怎么说也得是省城或者更大的城市吧?
“我也纳闷,要不问问小徐?”
徐立川是长缨的得力助手,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问他肯定最合适。
毕竟有时候他们搞不定这位领导想法的时候,往往都是请教徐立川。
这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