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错就好是大部分干部的心理。
但不大胆的尝试, 怎么推动发展?
中庸思想,害人不浅。
长缨从来不是保守派的,她做事大胆的很, 胆大却也不是肆意妄为的那种。
事前先调查,仔细分析可行性, 一点点的做工作。
只不过在她看来的一点点,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都是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的那种。
“郑委员你觉得如果把船屋渔民迁移上岸的话,把他们安置在哪边更合适?”
郑委员是在建设局的局长, 对平川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是熟悉,“如果要做近海养殖的话,那除了养殖外是不是还要做粗加工?如果做粗加工的话那就还得建设一个加工厂才行,不知道长缨主任你想做多大规模的加工厂, 如果是小规模的话,那大概能有五六处可选。如果加工厂规模大点的话, 还得考虑到出口,这样的话就剩下两个选址了。”
他说着站起身来, 拿着笔在会议室墙壁上的地图上圈了下,“这里,梁家港是一个不错的港口, 还有这边的辛湾港也不错。这两处都可以做运输码头, 也可以建造加工厂。”
说着他又画了几个小圆圈,“如果是分散开的话, 这几处倒也可以用。”
说着又是介绍那五六处小港口。
长缨对这位郑委员印象不算多深刻,毕竟后者很少在会上开口。
到底是专业不对口啊, 瞧瞧涉及到自己的业务范围话也多了起来。
“我想的是在梁家港这边, 不过具体的话还是得研究下这港口建设的可行性,我想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给点意见, 你觉得怎么样?”
“应该的,咱们平川的海港都是小港口,如果想要搞一个大点的港口,是得有专家提意见才行。”郑委员十分好说话,“我也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水平。”
什么水平长缨多少有了点数,“成,那回头联系专家让他们给出一些意见。”
加工厂要依托于港口,那船屋渔民迁移的地点自然也得依托于加工厂,这么一来移民地差不多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但是要确定下来,还得再等些天。
六月中旬,长缨等待的几位专家姗姗来迟,除了主持了国内港口建设的两个工程师外,还有几人则是海产养殖方面的专家,从农科院过来的。
陪同两位专家过来的还有魏东来。
“长缨你现在老出息了,我小叔前段时间还夸你呢。”
他就没被这么夸过,搞的好像自己不是魏家的孩子。
长缨含蓄的笑了下,“你怎么跟着过来了?”
“我来瞧热闹啊,说起来你给我打电话之后我就一直在查资料,还真被我查到了一些东西,长缨你请我吃海鲜大餐吧,请我吃饭我告诉你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法子。”
李秘书陪同着来接人,完全没想到领导跟这个年轻人这般熟络,而且这年轻人还这么没大没小的。
这让他有些惊讶。
“海鲜大餐怕是得等两天,还得准备下才行。”
魏东来好奇,“怎么了,你工资又花光了?”
这个又字让李秘书额角一跳。
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
一个工人三四十块钱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没什么问题,长缨将近三百块的工资补贴,还能不够用?
“没有,前两天刚发下来,特意攒着呢。”长缨这倒是句大实话,“你和几位专家刚过来,一路奔波肠胃还没适应,先别着急吃海鲜,等两天缓过精神来也不迟。”
魏东来闻言有些不好意思,“还是你想的周到,那成我跟你说,你们这平川地区种植的一种兰花很有名的,清朝的时候还被乾隆帝送给了外国使节,在国外挺受欢迎。”
长缨之前看过平川地区的地方志,对这一节竟然没半点印象。
一同过来的童教授解释,“当时因为这兰花搞的这边鸡犬不宁死了不少人,所以那敬献兰花的官员被老百姓们戳脊梁骨,这事不怎么光彩也就没载入地方志。”
“原来是这样。是我太理所当然了,忘了这是人编撰的东西,多少带着几分个人喜好。”
魏东来嘿嘿一笑,“没骗你吧,童教授都说了的,我跟你说长缨,你们可以在这边搞花卉种植啊,不止是兰花还可以种点百合什么的,都挺好的。”
鲜花市场很大的,完全可以开发一下嘛。
长缨多少带着几分奇怪,“你现在改了研究方向?改行研究植物花卉了?”
“不能这么说。”魏东来十分认真的强调,“我只是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人要广泛的发展兴趣爱好,不能把自己困在那一亩三分地里面。”
虽说这狡辩太小孩子气,不过长缨到底没有跟他细细计较。
童教授和张教授对这个研究员也只是无奈的摇头,魏东来年轻,喜欢的东西多,不像是他们几乎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这才能有些拿得出手的成就。
专一好还是多点开花好呢?从结果来说却也不好说。
毕竟魏东来之前去革命老区帮忙搞建设还真弄得不赖,不比他们这些老骨头干得差。
说不定这次来平川搞花卉种植,也能弄出点门道来呢。
……
长缨并没有急着催促几个专家教授现场考察,毕竟现在天气热了起来,顶着大太阳出去实在是太为难人。
虽说这一代的专家教授都特别能吃苦,并不畏惧这么点小问题。
但她请人过来,可不是想要这些年纪大了的人来吃苦受罪。
倒是魏东来年轻劲头十足,摸到了长缨的办公室,“徐立川呢,他不是跟你来这边了吗?怎么,平川把立川给吞了?”
不怎么好笑的笑话让长缨难得的不稳重翻了个白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