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乘胜拓局,霸业峥嵘(2 / 2)

李师长走进镇里,看到百姓们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便让士兵们挨家挨户地敲门:“老乡们,我们是张浩将军的部队,是来保护你们的。日军已经被赶走了,你们可以出来了。”

一位老人颤巍巍地打开门,看到士兵们友善的眼神,激动地说:“太好了!终于把小鬼子赶走了!你们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有的给士兵们送水,有的送食物,小镇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李师长安排士兵们清理战场,安抚百姓,同时建立军事哨所,加强巡逻。

与此同时,郑旅长带领的工兵部队也赶到了。他们立刻投入到道路修复和防御工事建设中。工人们分成几组,有的清理道路上的碎石和障碍物,有的挖掘战壕,有的修建碉堡。郑旅长在工地上来回奔波,不时停下来指导:“战壕要挖两米深,宽一米五,这样才能抵御日军的炮火。碉堡要用钢筋和水泥,确保坚固耐用。”

许团长带领的侦察部队则乔装成货郎,潜入了唐山附近的敌占区。他们背着货担,走村串户,一边叫卖,一边留意日军的动向。在一个村庄里,许团长遇到了一位老人,便假装闲聊:“大爷,最近村里有没有见过日军啊?”

老人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离这儿不远的山里有一个日军据点,大概有两百多人,还建了不少碉堡。听说他们最近在往据点里运弹药,可能要搞什么动作。”

许团长心中一紧,连忙问道:“您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有行动吗?”

老人摇了摇头:“具体不清楚,不过听说过几天会有大人物来视察。”

许团长谢过老人,立刻安排手下把情报送回总部,自己则继续留在敌占区,观察日军的动向。

刘团长的空军也没闲着,侦察机每天在河北的上空巡逻。一天上午,一位飞行员发现了一支日军的运输机编队,正朝着石家庄方向飞行。他立刻向刘团长报告:“报告团长!发现日军运输机编队,一共五架,正往石家庄飞去,可能是运送物资或兵力的。”

刘团长立刻下令:“命令战斗机编队起飞,跟踪运输机,一旦发现他们有投放物资或兵力的迹象,立即发动攻击。”

战斗机编队迅速起飞,朝着运输机的方向飞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跟踪,运输机开始降低高度,准备在石家庄机场降落。刘团长当机立断:“攻击!”

战斗机群立刻发起冲锋,炮弹呼啸着射向运输机。日军运输机毫无防备,纷纷被击中,冒着黑烟坠毁在机场附近。这次袭击,不仅摧毁了日军的运输机,还缴获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

陈参谋在情报总部里,每天都在整理来自各方的情报。他带领情报分析人员,对每一份情报进行仔细研究,试图找出日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根据目前的情报,日军正在收缩兵力,加强唐山、秦皇岛一带的防御,同时还在和伪满军联系,可能想联合起来反扑。” 陈参谋对张浩说道,“另外,日军还在对我们控制的区域进行经济封锁,禁止商人向我们出售物资。”

张浩点了点头:“看来日军是想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夹击我们。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军事上,我们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建成,兵力也部署到位;经济上,我们自己发展农业和工业,不怕他们封锁。”

在农业方面,郑旅长组织的农业专家已经深入农村,指导农民种植高产作物。他们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还免费提供优良种子。一位农民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激动地说:“多亏了这些专家,今年的小麦肯定能有好收成。以后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在工业方面,许团长负责的军工企业已经研发出了新型步枪和迫击炮,正在批量生产。民用工业也发展迅速,石家庄的纺织厂已经恢复生产,每天能生产大量的布匹;唐山的钢铁厂也开始炼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工业园区里,不少商人纷纷入驻,开工厂、办企业,河北的工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商业和民生方面,李师长负责的集市已经建成,每天都有很多商人来做生意,商品琳琅满目,百姓们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校和医院也相继建成,孩子们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百姓们看病也方便了很多。治安巡逻队每天在街头巷尾巡逻,打击违法犯罪,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然而,日军并没有放弃反扑的念头。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渡边雄一看着战败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八嘎!张浩的部队竟然这么顽强!” 他狠狠地把报告摔在桌子上,“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夺回河北!”

一位参谋小心翼翼地说:“司令官阁下,我们现在兵力不足,要是强行反扑,恐怕会吃亏。不如先收缩兵力,加强防御,同时联系伪满军和其他亲日势力,联合起来对付张浩。另外,我们还可以对他们进行经济封锁,削弱他们的实力。”

渡边雄一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命令各部队,收缩到唐山、秦皇岛一带,加强防御工事建设。同时,派人和伪满军联系,让他们派部队支援我们。经济封锁也要加紧,绝不能让任何物资流入张浩的控制区。”

很快,日军就开始了行动。他们把兵力集中到唐山、秦皇岛一带,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和战壕,还在沿海地区部署了炮兵,试图阻止张浩部队的推进。伪满军也派出了一个师的兵力,进驻承德,随时准备配合日军行动。在经济上,日军封锁了河北的沿海港口和边境要道,禁止商人向河北出售物资,试图从经济上压垮张浩的部队。

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在河北大地展开。张浩站在作战指挥中心的地图前,看着日军的部署,眼神坚定。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会轻松,但他有信心带领部队取得胜利,守住河北,为百姓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