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和光同尘(2 / 2)

不从基数最大的百姓身上搜起,而是要以考成法查百官,抄权贵的家。

粮食收不够,反过来以清算田亩之法,明查名义上为民田,实际已划归为世家所有的田地,逮着世家的土地收粮,要他们一口气补缴数以万石计算的粮食。

这些人能愿意?

再说治水,他蒋易知倒是好了,就他聪明。

正常治水拨赈灾粮和雪花银,层层下来,打点本就是必要的。

不然谁甘愿没日没夜去做事呢?

他蒋易知偏偏要查桥梁修建的材料数目能否与朝廷记载的对得上,少的钱两究竟去了哪里?

把上至州刺史,下至地方知县,全都查了个遍,也抓了个遍。

势力滔天的程家,不也在他手上吃了大亏?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李彦眸光幽深,抿了口茶。

他脑海中又想起来一人——先皇。

先皇是器重蒋易知,但那也是因为他要用人做事,压压世家的气焰。

但他也没让你真把世家翻个底朝天,惹得朝廷上怨声载道啊。

最最可怕的是,自诩清流的文官们最擅长口诛笔伐。

然而蒋易知又在民间口碑极好。

只凭着一腔热血做事,又怎能成事?

搅清了世家的浑水后,便又去边关动了兵权的心思。

这——可是先皇万万不能容忍的啊。

你推行政策也好,铁血手腕也罢,总归充盈了国库,也解了圣上燃眉之急。

哪怕得罪了世家,朝堂上平衡的局面尚不会被打破。

但若把心思打到了兵权的手上,圣上岂能容你?

京城中当时流传:朝中张太岳,军中小诸葛。

呵,蒋瑾晔能文能武,远超时人。

那这个时人,究竟包不包括天子呢?

天子老来得子,小儿年幼。

有你蒋易知珠玉在前,岂不是吾儿只能任你摆弄?屈于平庸?

圣上圣上,帝王本该独一人站在高处享天下繁华。

这样的人,在走上皇位前机关算计、杀人如麻,踩着别人的尸骨与血肉上位。

却在成功登临高处之后,只希望自己被冠以贤名,在污水里头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蒋瑾晔便成为了他李家进一步巩固权势的投名状。

丞相之位,既是敲打,也是宽慰。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他李家纵有万千把柄在先皇手中,但谁能活得更长,谁便是赢家。

先皇早死,幼子登基,太后掌权。

而太后,又恰恰与自己有那斩不断的情思与渊源。

真是天助他老李家,要他李氏光耀门楣,千秋万代——

跌落神坛是何滋味?能怪得了谁?

不过是他蒋易知不懂和光同尘的道理,他何曾看见过芸芸众生?

李彦缓缓舒出一股淤气,此人已死,他心思宽慰多了。

只是,近期还有个棘手之事。

宋枭炎突然归京要为太后贺寿,是何居心?

近来自己的人被拔出了不少,和这个心机深沉的永王,定然脱不开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