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2 / 2)

是以在知道马伟昌等人被抓后,除了在饭后闲谈时偶尔骂上几句,竟没有一个人关心他们的后续。

三五天过去,马伟昌等人引起的风波逐渐平息。

庄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城外,南郊某处农田。

这里三面环山,地势平坦低洼,与其说是农田不如说是一处山谷。

南郊本就人迹罕至,此处位置隐秘,四周的山上更是高木林立,为山谷处的农田提供了天然遮挡屏障。

若不是有专人带路,恐怕很难有人能发现这处农田的存在。

盛玉也是机缘巧合下才发现这个地方的。

在环视周边地形后,她立刻拍板将此处建成了边关第一个育苗田。

边关的土质普遍较差,既然要建成育苗田,第一步自然是改善土质。

从总体情况来看,边关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壤荒漠化严重。

城内的情况还好些,关外可谓是黄土漫天,尘沙飞扬。高大的树木几乎很少看见,有的只是些扎根不稳的灌木丛。

应对土壤荒漠化,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当然是植树造林,依靠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整。

这一点在盛玉刚掌握边关大权时便实施了下去。

在大力发展边关建设事业时,也不忘对谢杉带领的开荒队耳提面命:不得随意砍伐树木;农田的开荒数量更是有所限制。

力图保证人为活动痕迹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另外,由于降水少、蒸发大,以及灌溉方式不合理等原因,边关的盐渍土广布。

气候条件无法改变,灌溉方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何加强灌溉管理,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减少对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是盛玉教给在农田上工的城民的第一课。

以上皆是从大方向对边关的土质进行整改,用计深远,见效时间长。

而用于育苗田的土壤却是要在短时间内将贫瘠的黄土地改良成营养丰富的黑土。

前段时间,盛玉便让人在城中大肆收集干叶子、干草、麦秆、各种修剪下来的枝条、花朵、叶子以及鸟粪、木屑、蛋壳、茶叶残渣等物。

因为有着造纸厂的前例在,百姓们虽奇怪却也没有多加好奇这些物品的用途。

事实上,盛玉正是要拿这些随处可见的“垃圾”用来堆肥。

材料收集完毕后,便可以稍加处理,使这些物品变得更加细碎些,这样做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加快发酵的速度。

用来装发酵物的容器宜选用开口大的,不仅好塞入材料,也方便翻堆,同时开口大更有利于空气循环流通。

容器内,一层材料一层泥土放置好,最上面一层用泥土封顶,最后盖上盖子,等待2~3个月的时间即可。

已经发酵完成的泥土呈黑色,松松软软的模样,一捏就碎,而且那阵因发酵形成的臭味也不复存在。

到这一步,泥土中虽然已经含有了多种营养物质,但却尚不可投入使用,须得用酒精消毒放置1~2周的时间才行。

当前大夏酒坊中普遍流传的酒乃是一种叫做曲酿酒的东西,度数不高,尚未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盛玉狠狠心,将目光投向商城中的第三个版块——材料区。

这个板块的商品比之技术图纸板块还要昂贵,若不是必需,盛玉绝不会考虑在这里购买。

——看来在印刷厂建立之后要考虑试着将酒精提纯了。

盛玉在心里默默打着小算盘。

一瓶仅50毫升的酒精,售价居然高达5个金币!

盛玉忍痛关闭商城界面。

酒精一买,个人主页中金币的余额瞬间清了零。

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资金用得却如此之快,盛玉还是那个两袖清风、捉襟见肘的盛玉。

好在,用来灭菌杀毒的酒精只需要2%的纯度,这一瓶用于这块育苗田改造完成应该没什么问题。

如此宝贝的育苗田,自然得寻一个安静隐秘的地方设立。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实行换班制的守卫十二个时辰轮流管理,力图让一只鸟都飞不进去。

安保力度之大,就连盛玉都要手持令牌才能进入。

谢迩找来的时候,盛玉正蹲在她的宝贝育苗田处观察最近种下的一种作物。

“少夫人。”谢迩唤她。

没有得到回应,盛玉甚至头也没擡。

在观察处理育苗田中的作物时,盛玉一直都是这副专心到极点的模样,他早已见怪不怪了。

“少夫人。”加大音量,谢迩又唤了一声。

盛玉这才转过身来。

她叫住谢迩:“你看这棵番茄苗的叶子是不是比其他几棵更加硬些,且叶面上仰,许是营养不良的症状。难道这块地的肥力还不够?不应该啊……”

见盛玉又转过了身去,谢迩无奈地扯了下嘴角。

他这次是来汇报对马伟昌几人的处理结果的。

城中早就怀疑了马伟昌等人的身份,本想看看他们背后的人想干些什么,没想到居然是这种不入流的手段。

在当场将他们抓获后,谢迩便派人把他们带去了岩石山上的矿场。

因罪在矿场上做矿工,待遇和有工分的边关百姓可完全没得比。

犯人没有人权可言,马伟昌和他几个同伙要在矿场上干最苦最累的活儿,有监工看守,他们这辈子是别想逃出去了。

更别说在矿场上工的百姓知道这几人居然妄图损害边关的利益后,更是会让他们好好喝上一壶。

马伟昌几人在矿场的日子不会好过。

不过见盛玉这副模样,马伟昌这几人如何,在她心中还不如地里那几棵番茄苗有重量吧。

谢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