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脉则比叶鸿儒那一支要显赫许多,家族子弟中在朝为官者不在少数,而叶士英便是出自这一脉。
到底是什么东西,竟能得了叶士英的青睐,让他打破以往的惯例?
越想越不对劲。
徐世明再次把茶杯放回桌上,擡手唤那小厮:“你现在赶紧再去城主府盯着,看那些人有没有带着箱子出来,不管带没带,得了消息之后立马回来向我禀报。”
箱子没带就说明叶士英把东西收下了,徐世明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如他表现得那般高风亮节。
小厮连连点头应声:“是,小人这就去盯着!”
叶士英——
叶士英当然把东西收下了。
事实上,那名小厮看见的木箱子里装着的,正是一箱土豆。
在了解到晋城同样发生饥荒之后,看着那箱土豆,谢景珩很快就有了主意。
他不愿发灾难财,靠在晋城卖土豆赚钱。
谢景珩只是带着那箱土豆告诉叶士英,这就是能解决晋城饥荒的宝贝。
边关愿意提供土豆种苗、提供种植技术,只需要叶士英同意将煤矿卖给边关。
而煤矿出售的价钱,也不需要叶士英另打折扣,对外什么价钱,边关愿意以同样的价钱购买。
对于晋城来说,煤矿卖给谁不是卖?
谢景珩此举等于说是白送叶士英一个政绩,同时也解了他现在的燃眉之急。
叶士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双方的谈判谈得异常爽快。
谢景珩带来的银两只够买两座煤矿,叶士英答应将晋城位于西山的最好的两座煤矿以低价卖给边关。
而边关在派技术人员带着土豆种苗前来之前,会提供给晋城满足每人不饿死的土豆数量。
本以为边关此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拿下两座煤矿,但因晋城饥荒之事,原有的许多煤矿所有主几乎都打算跑路,纷纷将手里的煤矿以低价出售。
于是谢景珩将银两凑了凑,又买下了一座煤矿,现在边关在晋城一共有三座煤矿了。
谢景珩走后,叶士英又一人在书房待到了深夜。
更深露重,叶管家前来为他送羹汤。
叶管家从前便在叶府做事,叶士英上任城主一职后便随他来了晋城。
虽然他现在已经老迈,但一双眼睛却依旧锐利。
即使时间已过去十数年,谢景珩也乔装打扮过,但他依旧一眼认出眼前这位前来城主府拜访的年轻人正是叶鸿儒的小外孙。
当然,谢景珩也没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就是了,谁知他正打算自报家门前,叶管家一句“少将军”已经先叫出了口。
风从窗户呼呼直吹进来,叶管家将羹汤放在叶士英的桌上后,又急忙起身去把窗关好,嘴上还在念叨着:“这些下人是怎么做事的?晚上风这么大,也不知道把窗给关上。”
“无妨,是我让他们无事不要来书房打扰的。”
叶士英轻抿一口羹汤,汤汁热乎乎的,一口下去倒真让全身暖和了起来。
细细品尝,舌尖竟尝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叶士英问:“今日的羹汤里可是加了些别的东西?”
叶管家先是一脸疑惑,随后明白过来:“便是今日少将军携人带来的香料了,说是加在汤里不仅能调味,还能让全身更快热乎起来,老爷可是吃进来觉得不妥?下次便让厨房别加这些东西了。”
叶士英又喝了一口羹汤,重重呼出一口热气:“这香料倒是不错,是叫——孜然,是吧?口味倒是不错。一会儿差人给夫人那边也送一碗过去,她向来爱吃些重口味的东西。”
叶管家低头应是。
提到谢景珩,叶管家便不免多说了几句:“少将军长大了不少。”
叶士英淡淡回道:“毕竟十几年过去了。”是个人也该长大了。
依旧是这熟悉的一句话就能噎死人的说话方式,好在这么多年谢管家已经习惯了,他干脆直截了当地问出了心中所想:“少将军所说的那叫做‘土豆’的物件,之前从未在哪听说过,当真有解决饥荒的能力不成?”
叶士英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谈起了别的事:“前几日叫你关注的城门口卖儿鬻女之事,你可有去了解?”
叶管家点头:“这是自然。”
“——可这与土豆又有何干系?”
叶士英擡眉看他一眼:“那你应该知道,城中近日新来了一个商队,他们拿出来与那些卖孩子的人交换的东西正是土豆。”
不像在徐世明面前表现得那般漠不关心,叶士英对城中卖儿鬻女之事还是很是关注的,这几日也正是因为此事,他才时常忙到深夜,心力交瘁。
只是城中饥荒一日不解决,那卖儿鬻女之事便一日不可能消除,叶士英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随他上任一同带来的救济粮早就所剩无几了,下一次救济粮又不知何时才能送到。
叶管家知道叶士英不可能无故提及此事,他跟在叶士英身边多年,嗅觉也变得更加敏锐。
他眼睛一亮:“依老爷所说,那土豆当真有如此大的本事?”
叶士英淡淡点头。
若不是观察过那队商队,知道土豆确有其事,且品尝过后,知晓它的饱腹感异常强烈,他也不会这么快就答应谢景珩所求之事。
看到叶士英的动作,叶管家情不自禁咧开了嘴根子,嘴里不断念叨着:“那就好,那就好,晋城的饥荒终于可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