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2 / 2)

二班的人都围在树桩前仔细检查,一班的众学子也不好意思再待下去,况且他们也得回去看看自己小组的树桩。

和二班不分你我的氛围比起来,一班的男女学子间就泾渭分明得多了。

男学子们围在最左侧的那一棵树桩,时不时擡起头看看一旁的女学子们在干什么;女学子们则在薛晓晓的带领下,拿着《手册》对照着检查切口是否深入到了形成层。

形成层的位置不难找,树皮剥开后的位置就是。

二班的学子们找得很快,一班的女学子组也紧随其后站起了身,只有曾飞宇带领的男学子小组还蹲在树桩前,一脸茫然地发着呆。

同班女学子中有人看得不忍——

虽说这些人之前确实是过于嚣张,可他们也吃到教训了,现在不就是吗?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却因完全不了解“形成层”是什么而手足无措。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课中,他们班是作为一个整体接受少夫人的检阅,若是这时再只盯着男女学子间的矛盾未免有些不顾大局。

她们女学子可没有那么小气。

便有人找到薛晓晓:“晓晓,我们把《手册》借他们看看吧,起码让他们能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薛晓晓眼皮微微低垂,没有第一时间回话。

其实只要曾飞宇来找她,她是会借给他们看的,但若是要她主动借出去,就有些

现在有人来递台阶,正合她意。

装出思考良久最后勉强同意的架势,薛晓晓道:“那好吧。”

三两个女学子“越界”朝他们走过来的时候,男学子们还蹲在地上垂头丧气地唉声叹气。

擡起头,便见眼前有一本书遮住了视线,定睛一看,这不是他们日思夜想的《菌菇识别手册》又是什么!

花花绿绿的《手册》在眼前晃了晃,那几名男学子的眼睛也跟着同样的频率左右转了转。

《手册》一下子被拿开,露出身后的人影来,不是同班的那几名女学子又是谁?

自以为被耍,这几名男生一下子恼羞成怒起来:

“吴大花,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拿着《手册》过来炫耀的?得意什么,下次月度考核我们必不会像这次一样掉以轻心,你们等着吧。”

吴大花不咸不淡“哦”了一声,她道,“我好心好意拿着《手册》过来想借你们看看,你们就是这样想的啊,那行……”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只见这几位男学子一下转变了一幅嘴脸,开始笑嘻嘻地讨好道:“哎呀大花姐,方才都是说笑的,大花姐大人有大量,莫要与我们几个计较,快把书借我们看看吧。”

“就是就是,大花姐人美心善,肯定不忍心见死不救的吧?”

吴大花冷哼一声,把《手册》递给了其中一个人:“晓晓叫我拿来给你们的,要谢还是谢谢晓晓吧。”

见他们拿到书便只顾着盯着书看,吴大花又不放心地叮嘱道:“可得妥善安放,莫要染上污渍折损才是。”

男学子们齐齐擡起头:“是是是。”

“谢谢晓晓姐,谢谢大花姐。”

“晓晓姐和大花姐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

大丈夫,能屈能伸。

吴大花可没心情看他们耍宝,见他们一心只顾着怎么钻研那本书,耸耸肩,走了。

于是等曾飞宇从二班的阵营地回来的时候,就见他的几个兄弟们头和头凑在一块,嘴里正激烈讨论着:“哇,原来这里就是形成层!这位置原来这么好找,亏我们几个头发都要揪掉一大半了。”

“这本书可真好看啊,这朵牛肚菌画得可真形象啊……”

“——哎你小子,力道轻点儿,把书扯坏了你赔给薛晓晓?”

曾飞宇:……

在旁边站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发现曾飞宇的存在。

那人擡起头,颇有些惊讶:“宇哥,你去哪儿了?”

曾飞宇没回答。

其他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又转移到了下一个话题:“二班已经准备要‘砍花’了呢,我们也得抓紧些!”

看着他们手上的《手册》,曾飞宇皱起了眉头:“这本书,哪来的?”

嗯……

众人沉默了一瞬,片刻后才有人在曾飞宇的眼神压迫下,战战兢兢说出了话:“薛晓晓借的。”

曾飞宇神情怪异:“她有这么好心?”

往常来说,在曾飞宇说出这句话后,其他几个人定是会附和着一起说些女学子们的坏话的。

可手上拿着这本得之不易的《手册》,那些刻薄的话便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甚至还有人顶着曾飞宇的压力,为她们说了句好话:“宇哥,那些女学子其实心肠挺好的。”

观察曾飞宇的表情不像是要生气的模样,其他人也小声开了口:

“平常有什么事,她们也都会帮把手。”

“说起来,我上次有事没来得及打扫卫生,就是李春花帮我干的。”

“我的饭量大,午餐总会不够吃,还是春苗她们把自己的午餐分我一部分这几日才吃得饱。”……

曾飞宇的表情凝固了一瞬,扯了扯嘴角。

他竟不知道,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本以为同在一个阵营的兄弟们已经渐渐和那些女学子们有了联系,看样子还慢慢被攻陷在了她们的糖衣炮弹里。

其实在这一个月有余的共同学堂生活中,曾飞宇虽对女子上学堂还尚存抵制心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

自然到好像学堂本该就是这样的,关于以前学堂生活的记忆已经在慢慢淡化远去。

“哎!”

曾飞宇深深叹了一口气,对于一直坚持的信念,他好似也有些动摇了。

他这一叹气倒把其他几人吓得不轻,他们看了看神情莫名的曾飞宇,又依依不舍地看了看手上拿着的《手册》。

最终几个人带着哭腔道:“宇哥你别叹气啊,我们把这本书还回去就是了。”

曾飞宇面无表情地瞥了他们一眼:“还回去?还回去你们再给我买一本回来?还是你们不想通过实践课了?”

他撇了撇嘴,话中带着认命的语气,“既然好不容易借到了,那就都给我仔细看,二班都已经开始砍花了,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听曾飞宇这意思是不怪他们了,哥几个又喜笑颜开起来:“好的宇哥,我们一定好好看,不给你拖后腿!”

“砍花”这一步骤听起来复杂,但真正去做了,也不过就是在菇木上砍几刀的事儿。

第一次接触实践课,众学子们虽然战战兢兢的不敢乱下斧头,可第三道工序的实施迫在眉睫。

做了未必会成功,但不做一定会失败。

在对照着《手册》指导的情况下,迎着众人急切的目光,大牛咬咬牙,劈下了斧子。

万事开头难,第一道切口劈下了,接下来的几道都不算事儿。

“砍花”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第四道工序——“遮衣”。

所谓“遮衣”,就是将砍好花的菇木用树叶覆盖。

覆盖的要点谨记三个原则:先粗后细;厚薄适中;遮阳通风。

目的是使菇木保持水分,致其发菌。

关于“砍花法”各步骤的要点,在《菌菇识别手册》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只需要严格遵循上面的做法,等待秋冬季节菇木“倡花”应该不算难事儿。

让学堂学子们发愁了大半个月的实践课引起的热烈反响慢慢平静下来,近半个月过去,下一次月度考核逐渐临近,学子们也将重心重新转移到了学业上。

学堂的生活逐渐平静下来,《二十种菌菇识别手册》在边关的热度却不降反升。

清风书舍门前,可谓是人山人海,一派热闹景象。百姓们肩挨肩,脚踩脚,都想多看那本《手册》两眼。

学子们年纪小,还不懂学会辨识菌菇有多大的好处,可他们知道啊。

现在正是上山采菌菇的好时候,采回来的量大了,拿去集市上售卖,就是一笔不小的进账;若是没采多少,自己在家中煮上一锅,吃进嘴里那滋味也是嫩滑鲜美得很呐。

对于《菌菇识别手册》在边关的售卖情况如何,盛玉并不担心,在查看完崔老板呈交上来的账目报表后,她随手放于一旁。

问站在一侧的枝儿:“现在学堂内的情况如何?”

枝儿回答的语气比之上一次要欢快许多:“二班还是和从前一样,陈山陈荷兄妹俩作为男女学子的领头人,他们班也吵不起来。不过一班,我看好像要有破冰的趋势了。”

盛玉“嗯”了一声,对此并不感觉意外。

她所想的外力助力,便是将男女学子绑在同一条船上,好在他们都是有集体荣誉感的好孩子。

解决完一件事,还有另一件事。

这还得从谢司半年前带着两车土豆前往并州说起。

一车半的土豆在平城展开的贸易很是顺利,高额出售的价格也让他们成功积累起了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而谢司给边关带回来的,却远远不止这一笔资金。

和去往平城时一样,谢司带着他的贸易团队乔装改扮后带着半车土豆来到了晋城。

只是在了解到晋城的风土人情后,他却念头一转,不打算复刻平城的贸易套路了。

原来,和繁华的平城不同,晋城虽然同在并州,但从城民平均财富来看,它却只能算是平城的一个附属城。

并州等地地处高原,这里黄土广阔,山高、水缺、地旱,生活条件并不算优越。平城的地势较为平坦,又有大河流经,是以这里也成了百姓偏好的聚居之地,人们在此安家建城开展贸易,是以平城才逐渐繁华起来。

只是一线之隔的晋城就大不一样了。

晋城与平城之间有一座大山相隔,两地之间交通并不便利,大河也惠泽不到此地。

且该地地形复杂,山坡丘陵是常见地形,远不如隔壁的平城地势优越。有钱有势的人家能搬去平城绝不会留在晋城,是以晋城的地方虽不小,百姓却十分稀少,而留在这里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是因着晋城的煤矿。

没错,晋城虽然穷,但这里盛产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