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夫人!”
“啊啊啊是少夫人,少夫人怎么来了?!”
“少夫人看我了,看我了!”
“说什么呢,少夫人看的明明是我!”
先生们:白交待了。
盛玉这次到西街学堂来,所为之事只有一件。
她朝一旁的谢义使了个眼神,便有八名士兵两两一组,擡了四棵树桩上来。
谢义此次前来边关,是为负责谢景珩之前所说的士兵入城历练之事。
盛玉也没想到从消息传来到谢义带人前来,其中间隔的时间居然这么短,只能说军营的办事效率确实高,倒是打了她个措手不及。
不过“屯田制”嘛,她熟,正愁边关搞建设的人手不够呢。
军营的士兵分批入驻,一方面解决了学堂武术课先生的任命问题,另一方面也让边关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这也是东街造纸厂、印刷厂、酱油厂……能这么快建立起来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他原因,在此先按下不表。
视线重新回到士兵们合力擡上来的树桩上。
这是枫树的树桩,每棵的直径大概有30长,树桩顶端横劈的切口不算平整,但较之木身上以不同手法用刀斧砍出的深度、斜口、直口和痕缝来说,到是显得颇为规整了。
每棵树桩的根须都十分之长,其上沾满了泥土,这也是需要两个人才能合力擡动的原因。
枫树属于阔叶树种,阔叶林在气候严寒的边关几乎不可能见到,这四块树桩还是盛玉找谢司托人带回的。
目前谢司领头的贸易业务不止局限于西北一带,他甚至有向南发展的想法,而“清风书舍”的帷幔招牌,也即将在朝城的某条大街上悄然扬起。
底下的众学子看见这四块树桩,都一脸迷惑,不知道盛玉要搞什么名堂。
——难道要种在学堂?可拿来的也该是小树苗才是,从树桩的大小来看,这不知名树种的树龄也太大了。
更别说树身上还砍有深深浅浅好几道切口,这怎么好养得活?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盛玉开口了:“近日清风书舍推出的《二十种菌菇识别手册》你们可有听说?”
底下立刻有人响应:
“看过了!虽然我现在暂时还没有工分购买,不过清风书舍的老板可真是个好人,居然专门拆了两本新书,可以供我们在店里观看。”“啊?居然还有这种事,我下学后也要看看去!”
“对啊,不过你得早点儿去,现在这时辰,恐怕轮不到你啦,每日在那里围着的人可多了呢。”
那人听闻此言心中不免有些沮丧,不过想想这是免费观看的机会,再等等总能轮到自己的,思及此,心情便好多了。
其他学子也纷纷打开了话茬:
“我求了我阿爹阿娘好久,他们才答应明年在我生辰的时候买给我呢。”
“哇,你爹娘可真好,不过我爹娘每日赚的工分都用来养家了,我不敢和他们说,每日早点儿去书舍也能看上几眼已经很好了。”
“我买了,等我看完借你看!还好之前在田里上工时攒了些工分,又找哥哥姐姐借了不少。不过买了那本书之后我的存分就所剩无几了,哎。”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周围人的注目:“哇,你可真是财大气粗,那可是五十工分啊!”
……
《二十种菌菇识别手册》是最近的热门事,虽然不知道盛玉为何提及此书,但众人围绕于此倒是讨论得不亦乐乎。还是先生们控场,现场才慢慢安静下来。
这时,盛玉也不再卖关子,见众人对台上的四个树桩子很是感兴趣,她直接说道:“看到大家对菌菇如此感兴趣,我很是高兴,近日我曾在书中看到一种古法,名曰‘砍花法’,相传有人曾用此法成功栽培过菌菇。今日我便客串一回诸位的实践课老师,希望可以看到诸位用此法栽培出来的菌菇。”
“而这四棵枫树木桩便是实践此法所需之物,每班两棵,由诸位自行分配。”
盛玉每次前来,总能带来一些打破他们认知的东西。
谁能想到这几棵树桩居然是用来给他们栽培菌菇的呢?众人大惊之下哑然。
——等等,栽培?菌菇?
菌菇从来都是生长在野外的产物,从未听说过可以自行栽培。从古至今或许有不少人动过这个念头,但都无一例外无人成功,否则也不至于将菌菇称作“山珍”的一种了。
正是因为难得,才显得尤为可贵。
难道就用这些破树桩,就可以将菌菇栽培成功了吗?还是由他们这些入学堂不过才一月有余的学堂学子实践。
众学子们面面相觑,不敢想象何人竟能生出如此荒谬的念头。
可这念头虽然听来荒谬,但这是少夫人提出来的……
台上的盛玉看着底下交头接耳的众学子,但笑不语。
她的视线状似无意从一班扫过,在曾飞宇和薛晓晓身上略微停顿片刻,最终却什么话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