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集:《稻田里的算法》(2 / 2)

陈博士的通讯突然接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杜队!活体样本的基因测序发现了外源启动子!这不是自然进化,是有人把抗真菌基因和昆虫的应激反应基因做了拼接,我们喷的绿僵菌,反而成了激活它们抗性的开关!”

夜风卷起稻浪,却不再是丰收的私语,而是无数虫喙啃食叶片的沙沙声。杜志远望着远处村落零星的灯火,突然想起早上路过的老农,蹲在被啃光的稻茬前,手里捏着半只被踩死的褐飞虱,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困惑:“这虫,咋连农药味都不怕了?”

是啊,怎么会不怕呢?当对手用超级算力模拟了千万次进化路径,当每一只害虫的基因都经过算法的精准剪裁,传统的植保手段就像冷兵器时代的长矛,刺向的却是披着纳米装甲的坦克。

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战术终端,卫星链路里正源源不断传来新的情报:邻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稻米价格在过去三小时内暴涨17%,而几个匿名账户正在疯狂做空中国的粮食出口指数。算力、基因编辑、金融杠杆——这些原本闪耀着文明之光的科技,此刻在泥土之下编织成一张黑暗的网。

“启动‘稻芯’计划。”杜志远对着通讯器沉声下令,“把所有监测点的区块链节点激活,用分布式计算跑虫群的行为预测模型。告诉中科院微生物所,让他们把库存的苏云金杆菌基因序列上传至量子加密链,我们要现场编辑针对性的噬菌体。”

无人机群在夜空中变换阵型,不再是简单的喷洒作业,而是组成量子通信的中继节点。稻田里的监测光点越来越亮,它们不再只是被动的传感器,而是化作对抗算力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生物制剂与数字防御网同时启动时,杜志远看见一只褐飞虱落在他的手背上,翅膀上的纹路在紫外线下竟呈现出类似二维码的图案——那是算力刻进血肉的印记。

远处的地平线上,黎明的微光正刺破黑暗,但杜志远知道,这场发生在泥土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当科技战的硝烟弥漫到稻穗之间,每一粒种子的萌发,每一滴露水的凝结,都可能隐藏着算力投下的暗礁。而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既是粮食的摇篮,也已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此刻,指挥部的屏幕上,“稻芯”计划的分布式计算网络正在飞速运转。陈博士的团队在实验室里,正用CRISPR技术编辑针对外源启动子的噬菌体,显微镜下,经过量子加密的基因序列如跳动的蓝色火焰。

突然,农业组老教授指着卫星地图上一个闪烁的红点:“杜队,这里的虫群热源点在规律闪烁,像在发送摩尔斯电码!”技术人员迅速破译,屏幕上跳出一行冰冷的字符:“算力即自然选择,你们的传统,我们的武器。”

杜志远望着窗外逐渐泛白的稻田,那里不再是单纯的农田,而是布满算力陷阱的战场。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稻叶上的露珠时,他想起古籍里“民以食为天”的箴言,此刻却有了新的注解——在算力渗透到泥土的时代,守护粮食安全,就是守护文明的根基。

“通知所有农户,”杜志远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遍稻区,“从今天起,每一块稻田都是阵地。我们不仅要防虫,还要防那些藏在代码背后的眼睛。”

无人机群再次升空,这一次,它们携带的不仅是生物制剂,还有微型量子干扰器。稻田里的监测光点连成网络,在晨光中闪烁出防御的光晕。而在泥土深处,一场关乎生存的算力战争,正随着稻根的生长,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