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队,我们成功了,你怎么还不高兴?”小陈疑惑地问。
“签署公约只是第一步。”林深指着海图上的禁渔区,“你看,这里还有很多非法渔船在活动。而且有些国家虽然签了字,但执行力度能不能跟上,还是个问题。”
果然,公约生效后的第一个月,就出了问题。一艘韩国渔船在休渔期内偷偷进入禁渔区捕捞,被巡逻船发现后,竟然销毁了渔获记录设备,试图逃避处罚。更严重的是,在南美海域,有渔民因为不满休渔期的规定,暴力对抗执法人员。
林深不得不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和各国代表商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他们从每个签约国抽调执法人员,组成跨国执法船队,在重点海域24小时巡逻;同时,优化全球渔业捕捞溯源系统,给每一批渔获都打上电子标签,一旦发现来源不明的渔获,立即追溯到对应的渔船和企业。
为了让渔民接受休渔期的规定,林深还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渔民转产培训。在菲律宾的一个小渔村里,他看到渔民阿凯正跟着技术员学习海水稻种植技术。
“以前我靠捕鱼为生,休渔期的时候只能在家闲着。”阿凯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现在种海水稻,一年的收入比以前捕鱼还多。而且我知道,休渔是为了让海里的鱼多起来,以后我的儿子还能靠捕鱼生活。”
看着阿凯黝黑脸上的笑容,林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第一次来这个渔村的时候,阿凯还因为休渔期的规定和他争吵过,现在却成了公约的支持者。
时间一天天过去,公约的效果慢慢显现。在东太平洋渔场,林深他们监测到小黄鱼的幼体数量比去年增加了40%;在澳大利亚海域,被误杀的海龟数量下降了近90%。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多年未见的珍稀鱼类,竟然重新出现在了渔民的渔网里。
一年后的夏天,林深再次登上“守望者”号。小陈拿着最新的监测报告跑过来,声音里满是激动:“林队,你看!浮游生物密度恢复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也在稳步上升。还有,昨天有渔民在禁渔区外捕捞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黄鱼,这可是近五年里最大的一条!”
林深接过报告,看着上面不断上升的数据,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走到甲板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金。
“老张,开船吧,我们去下一个监测点。”林深对船长说。
“好嘞!”老张应了一声,“守望者”号缓缓驶离港口,向着深蓝的大海深处驶去。海风再次吹起林深的衣角,这一次,风里不仅有咸涩的味道,还带着一丝希望的气息。
林深知道,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是一条漫长的路,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各国能够坚守《海洋渔业伦理捕捞公约》的承诺,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总有一天,这片深蓝的大海会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成为鱼类的天堂,也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
在“守望者”号的身后,是渐渐远去的海岸线;在它的前方,是充满希望的未来。林深站在甲板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他知道,他们的“守望”,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