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集:一年后的“青峦山”(2 / 2)

“陈专员,我们不想伤害任何人,只是想让您明白,智能家居的安全不是靠几条规定就能保障的。”男人的声音软了些,“行业需要的是灵活的标准,不是一刀切的限制。您把《规范》里的两条内容删掉,我们立刻删除所有数据,再也不打扰您和试点家庭。”

黑暗里,陈默靠在墙上,脑子里乱成一团。他想起制定《规范》时,那些试点家庭的信任——独居的张奶奶握着他的手说“小陈啊,我不懂这些高科技,但我信你能帮我把好关”;年轻的李夫妇抱着刚满月的孩子说“我们把家里的‘眼睛’和‘耳朵’都交给你了,你可得让我们放心”。如果他妥协,这些信任就会变成泡影;可如果不妥协,那些隐私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他摸出手机,借着屏幕的光找到智能音箱的重置按钮——这是他当初特意要求厂家加装的物理按钮,只要长按10秒,就能恢复出厂设置,切断所有外部连接。他悄悄挪动脚步,指尖碰到按钮的瞬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新消息,是小苏发来的:“陈哥!技术组找到黑客的漏洞了!他们是通过伪造设备更新包植入的恶意代码,我们已经研发出修复程序,正在给试点家庭推送!”

陈默的眼睛亮了。他猛地长按重置按钮,智能音箱发出“嘀嘀”的提示音,客厅里的设备终于陆续停止了异常操作——窗帘缓缓拉开,灯光恢复成暖黄色,空调的温度也慢慢回升到26℃。智能电视自动关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陈默仿佛看到那些被泄露的隐私画面,也跟着消失了。

半小时后,陈默的家里恢复了平静。小苏带着技术组的人赶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修复进度:“陈哥,所有试点家庭的设备都已经修复完毕,恶意代码全部清除,泄露的数据也已经追回,没有扩散出去。”

技术组的组长老张指着平板上的代码,眉头紧锁:“这些黑客很专业,他们针对《规范》里的安全漏洞做了专门攻击。如果我们真的删掉了‘操作日志本地存储’和‘第三方审计’两条,以后再遇到这种攻击,根本没法追踪和修复。”

陈默点点头,走到窗边。天已经蒙蒙亮,楼下的早餐店开始飘出豆浆的香气,几个老人牵着狗在散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可他知道,昨晚的经历不是一场梦——智能家居的便利背后,藏着看不见的风险,而他制定的《规范》,就是守护这些平静的防线。

第二天上午,省信息技术伦理审查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陈默作为代表,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智能家居伦理安全规范(修订版)》。台下坐着媒体记者和行业代表,其中就有昨天威胁他的“智能家居行业联盟”的人。

“昨天晚上,我和三十多户试点家庭,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安全测试’。”陈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黑客通过伪造更新包植入恶意代码,控制了我们的智能家居设备,泄露了我们的隐私数据。这件事让我更加确定,《规范》里的每一条内容,都不是多余的。”

他举起手里的《规范》,眼神坚定:“今天发布的修订版,不仅保留了‘设备操作日志强制本地存储’和‘第三方安全审计’,还新增了‘设备物理安全按钮强制加装’和‘恶意代码实时监测’两条内容。我们不会因为行业的压力,就降低安全标准,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用户的设备,更是用户的信任和隐私。”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默看到,“行业联盟”的人脸色难看地站起来,悄悄离开了会场。他知道,这不是结束——以后还会有新的漏洞,新的攻击,但只要守住“伦理安全”这根底线,就能为用户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线。

发布会结束后,陈默收到一条短信,是张奶奶发来的:“小陈啊,昨天家里的智能灯突然闪了几下,后来又好了,是不是你们在帮忙啊?奶奶给你煮了绿豆汤,有空来家里喝啊。”

陈默笑着回复:“好的张奶奶,谢谢您。您放心,以后家里的智能设备,会越来越安全的。”

他收起手机,走出会场。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写字楼里,有人正用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有人用智能烤箱烤面包,有人用智能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这些平凡的便利,背后需要不平凡的守护。而陈默知道,他的工作,就是让这些便利,永远带着安心的温度。

回到办公室,陈默把《规范》放在桌上,旁边放着昨晚的设备异常操作日志。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下一份文件——《智能家居安全应急响应指南》。屏幕上的光标闪烁着,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提醒着他,守护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