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集:《虚拟偶像的伦理运营准则》(2 / 2)

“这是针对星洛的吧?”有人小声议论,“听说昨天有家长举报,说孩子为了给星洛打赏,偷了家里的钱。”

“凭什么管我们?星洛又没做错什么!”另一个女生急得快哭了,“他那么温柔,怎么会误导我们?”

林小满站在人群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她想起自己为了给星洛冲榜,谎称学校要交资料费,从妈妈那里拿了500块钱;想起同桌说“以后要找像星洛一样完美的男朋友”,却连班里男生递来的笔记都不肯接。原来那些她以为的“正能量”,早已悄悄扭曲了她们的价值观——她们把虚拟的完美当成了现实的标准,把算法生成的温柔当成了真正的陪伴。

那天下午,星洛的运营公司“星耀科技”发布了声明,承认星洛是AI虚拟偶像,并删除了所有“虚假个人经历”的内容,直播界面上也多了一行醒目的提示:“本形象为AI生成,非真实人类。”林小满点开星洛的直播间,看到他还是穿着那件银白色机甲服,却再也说不出“我会一直陪着你”,而是机械地念着台词:“感谢大家的支持,请理性消费,合理安排时间。”

弹幕里一片混乱,有人刷“骗子”,有人哭着说“再也不粉了”,也有人固执地刷“不管你是不是真实的,我都喜欢你”。林小满看着屏幕里那张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脸,突然觉得很陌生。她默默退出直播间,删除了手机里所有星洛的图片和视频,把那个限量版手办放进了抽屉最底层。

周末的时候,妈妈提议去郊外爬山。林小满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站在山顶上,风吹过头发,她看着远处的云朵慢慢飘过,突然发现,真实的天空比虚拟场景里的“星空”要蓝得多,妈妈递过来的温水,比直播里“星洛推荐”的饮料要甜得多。

半个月后,林小满在新闻上看到,星耀科技因为之前设计星洛的“虚假个人经历”,被监管团队罚款50万元,并且要求整改。班里讨论星洛的人越来越少,数学课代表重新开始认真听讲,同桌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了。有一次,林小满路过文具店,看到橱窗里摆着星洛的新周边,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停下脚步——她知道,自己已经不需要用虚拟的完美来填补生活的空缺了。

又过了一个月,监管团队发布了《虚拟偶像伦理准则》的修订版,新增了“禁止向未成年人推送虚拟偶像付费内容”“虚拟偶像需定期发布‘理性追星’提示”等条款。林小满在班会课上,听班主任念着这些条款,突然想起那天在山顶看到的天空——有些泡沫破碎了,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它们本该属于代码的世界,而我们,终究要回到真实的生活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放学回家的路上,林小满看到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手机屏幕上的虚拟偶像问:“妈妈,这个哥哥是真的吗?”妈妈蹲下来,温柔地说:“他是电脑做出来的哦,虽然很可爱,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真实的人呀。”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笑着跑向了路边的花坛,去追一只蝴蝶。

林小满看着这一幕,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她知道,《虚拟偶像伦理准则》或许不能完全杜绝所有问题,但至少,它能像一盏灯,照亮那些被完美泡沫笼罩的角落,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美好,从来不是代码生成的“完美人设”,而是真实生活里,那些不完美却温暖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