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集:《元宇宙身份确权的伦理重构》(2 / 2)

“是吗?”陈默调出一段模糊的音频,“这是‘冥河’在一次私密交易中留下的声音片段,我们的声纹比对系统显示,与周先生在董事会上的发言重合度达92%。更有趣的是,‘冥河’账户的提现记录,最终都流向了周先生妻子的海外账户。”

虚拟代理人的表情出现0.3秒的卡顿——这在AI交互中已经算是明显的破绽。“这些都只是推测,”它恢复镇定,“根据现行法律,虚拟身份与现实个体的举证责任在原告方。”

“所以我们才需要建立新的伦理锚定机制。”陈默将《虚实身份伦理锚定机制》的草案推到对方面前,“从技术上,我们可以实现实时的跨平台身份核验;从伦理上,我们要求每个虚拟身份都必须承担对应的现实责任。周先生如果没问题,为什么害怕一次公开认证?”

僵局被另一个紧急警报打破。这次是遗产纠纷——一位着名游戏主播意外去世后,他的三个虚拟恋人同时主张对其价值千万的虚拟装备的继承权,每个人都能拿出“婚姻证明”和“赠予记录”,而主播的现实妻子对此一无所知。

“这就是我们提出‘双轨制’的原因。”陈默在团队会议上敲着桌面,全息投影显示着那个主播的数字遗产清单:包括一套虚拟城堡、127件稀有装备和粉丝捐赠的虚拟货币。“生前数字遗嘱明确财产分配意愿,伦理审查则评估这些虚拟关系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否则,有人可能在现实中恪守婚姻,却在元宇宙里到处‘结婚’并转移财产。”

技术组的老张推了推虚拟眼镜:“但人格锚定需要打通所有平台的数据壁垒,这在商业上几乎不可能。而且脑电波验证的误差率虽然只有0.01%,一旦出错,可能毁掉一个人的现实生活。”

“误差率可以通过多维度验证降低到零,”陈默调出测试数据,“至于数据壁垒,这次劫持事件后,已有七个主流平台同意接入我们的锚定系统。真正的难点是伦理边界——比如一个人在虚拟世界做了违法的事,现实法律该如何量刑?虚拟财产的继承税率该怎么定?”

他的话没说完,私人通讯频道亮起红灯。是女儿学校的老师发来的消息:14岁的陈思雨在“幻境校园”平台用假身份参与校园霸凌,被霸凌者的家长告到了法院,要求现实中的陈默承担赔偿责任。

陈默的虚拟形象瞬间失去了光泽。他冲进女儿的房间时,那个总是对着全息屏傻笑的女孩正蜷缩在墙角,手里紧紧攥着神经接驳器。“我只是觉得好玩,”她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个虚拟身份叫‘暗夜精灵’,我根本没想过会找到现实里来……”

看着女儿手机里那些不堪入目的霸凌记录,陈默第一次对自己的方案产生了动摇。如果严格执行虚实锚定,女儿的人生可能从青春期就背上污点。但如果放任虚拟身份的匿名性,又会有多少像那个被霸凌的孩子一样,在两个世界同时承受伤害?

深夜的办公室,陈默独自修改着草案。他在“人格锚定”条款后加了补充说明:未成年人的虚拟身份需由监护人共同认证,且所有行为记录保留修改权限,直到成年后由本人决定是否继承。在“双轨制”部分,他增加了“虚拟关系真实性评估”细则,要求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虚拟婚姻需向现实民政部门备案。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小林兴奋地闯进来:“周明远同意认证了!他的律师刚刚联系我们,说愿意配合调查‘冥河’账户,条件是我们帮他追回被黑客转移的另一部分资产。”

陈默看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现实世界的车水马龙与元宇宙的数据流在他眼中重叠。全息屏上,《虚实身份伦理锚定机制》的最终版正在生成,第一条就写着:“每个虚拟身份都是现实人格的延伸,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当人类的存在同时跨越两个世界,身份的迷宫只会越来越复杂。但至少从今天起,每个走,都该清楚自己的脚印会通向哪里—:—无论是在闪烁的虚拟屏上,还是在坚实的现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