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无处不消魂(1 / 2)

第156章 无处不消魂

元始回到昆仑山时, 又是一朝岁暮。

不知何时,有人族将自己的家迁到了昆仑山下,一边繁衍生息, 一边期盼着能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昆仑拜师学艺,从而代代相传, 将人族的命途延续到千秋万代。

老子曾在这里驻足瞧了许久, 当真从中带走了几个孩子, 转而立下了人教, 其中便有他曾经的大弟子,玄都。

兜兜转转的,仿佛所有人都回到了曾经的轨道之上。彼此高坐圣位, 互称一句道兄贤弟,除此之外, 再无多话。

元始微微擡首, 神情依然显得淡漠疏离,游离于世俗红尘之外。

他一眼望去, 便见山脚之下万家灯火通明,以巧手编织而成的大红灯笼挂满了各家的大门,热热闹闹的氛围连绵一片,时不时有孩童欢闹的声音传来。

大大小小的雪人被堆在了道路的一边, 奇形怪状,偏又妙趣横生。

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息, 哪怕是在大雪纷飞的季节,也压抑不下这种发自心底的快活。

有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着糖葫芦,走到元始身旁时, 好奇地看了他一眼, 又热情地招呼道:“道长, 要来一根糖葫芦吗?”

元始:“不必。”

小贩又道:“给家人们带一根也好啊,小孩子最喜欢吃糖葫芦了。不愧是女娲娘娘,连这个都能创造出来!”

元始:“……”

女娲是有点闲工夫在里头的,尤其和通天凑在一起之后,那就更闲了。

他只是随便这么一想,脸色登时又变差几分,黑沉沉的,写满了“我很不爽”这几个大字。小贩见势不妙,果断退后了两步,推上车就跑。

“站住。”元始冷淡的声音传来,小贩登时发现他动不了了。

他惊恐地转动了几下眼珠子,战战兢兢地开口道:“道长,您,您这是……”

元始:“糖葫芦怎么卖?”

小贩:“三,三个铜板?”

身后一阵沉默。

小贩毫不犹豫地改了口:“其实不要钱也是可以的!娘娘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是,做人要助人为乐,手有余香!”

还是沉默。

呜呼哀哉,吾命休矣!

小贩绝望地想着,身躯一晃,险些跌倒在地。

诶?我能动了?!

大悲大喜之中,小贩猛得一回头,发现自己携来的那个串满了糖葫芦的靶子已经消失不见,车上却是落了几枚闪闪发光的灵石。

灵石?

这难道就是娘娘说的,富贵险中求吗?

他不信邪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没有看错,赶忙环顾四周,发现无人察觉,便将之收了起来。

“感谢道长!感谢娘娘!人间自有真情在!”他快快乐乐地感谢了一番,又哼着小曲往家的方向赶去。

一年之终,当合家团聚。

……

老子找到元始的时候,昆仑山上似乎人人都分到了一支糖葫芦,混着风雪冰凉的气息,甜滋滋的,格外好吃。

虽然白鹤童子被师尊安排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几乎怀疑人生,但他向来不会去质疑掌教师尊的决议。

结果就是,糖葫芦很顺利地被发了下去,大家如临大敌一般对待着它,吃完之后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又忍不住咂了咂嘴,眉间也染上了几分欢喜之色。

这就是红尘。

元始静默无声地想着。

修仙之人本该远离红尘之外,修道问心,但到一定境界又要亲自去体会那纷扰世俗,入世而超脱。如此循环往复,大道自成。

他的道便是这样修成的,可是通天……却不一样。

他弟弟的道,是为红尘而生的。

元始又回忆起先前所见的那一幕。

少年的神情比以往每一次都更加坚定,周身的气息也比以往更接近于大道。那一线澄明至极的天光之下,他低眸敛目,宛如真正的神祇。

他们的师尊确实没有骗他。

上清通天的道,同样可以灿烂耀眼到令众生瞩目。

包括他在内。

老子携着风雪走来,望了一眼那个扎在雪地中的糖葫芦靶子,又忍不住伸出手来,揉了揉眉心。他本想问元始为何突然发疯,想了半会儿,又觉得这是一句废话。

左右不过是和通天有关。

老子:“你去了那么久,见到人了吗?”

元始:“见到了。”

老子又问:“说上话了吗?”

元始:“说上了,他又唤我道兄。”

老子沉默了片刻,决定还是问点废话吧:“你怎么忽然买了糖葫芦?”

这和你的形象不搭啊弟弟!

元始只道:“他说小孩子都喜欢吃这个。”

所以呢?

老子叹了一声:“可通天已经是个大人了。”

元始却垂了眸,面无表情地重复了一遍:“喜欢吃糖葫芦的大人吗?”

“元始……”老子似要相劝,又见元始回过首来,定定地望着他。

“他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