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草与边尘
蒙恬勒住缰绳,胯下乌骓马打了个响鼻,喷薄的白气在深秋的晨雾里散得极快。五百骑兵列成三队,马蹄踏过沾霜的草地,只留细碎的声响——自领命出征,他便让士兵裹了马蹄,连甲叶都用布条缠了,要的就是悄无声息。
“将军,再往前三十里就是赵地边境的酸枣村,斥候说匈奴人昨日在那一带露过面。”副将李信催马凑近,声音压得极低。他是老秦兵,脸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那是去年跟匈奴人拼杀时留下的。
蒙恬点头,目光扫过队伍腰间挂着的布囊,里面装的便是秦斩特意叮嘱带上的紫珠草粉。他曾听军中医官说过,这草碾碎了敷在伤口上,能止血止痛,寻常刀伤箭伤用着最是管用。如今边境村落遭了劫掠,想来定有百姓受伤,带这些草粉倒是正好。
“传令下去,队伍放慢速度,前队改为斥候,仔细探查四周动静。”蒙恬沉声道。他知道匈奴骑兵素来凶悍,且善骑射,若是贸然撞上大队人马,五百人怕是难以应对。秦斩让他先摸清动向,而非硬拼,这其中的轻重缓急,他心里清楚。
队伍缓缓前行,晨雾渐渐散去,露出枯黄的草地和远处隐约的村落轮廓。那便是酸枣村了,远远望去,村里的炊烟稀稀疏疏,不复往日的热闹。蒙恬心里一沉,催马往前几步,果然看见村口的篱笆倒了一片,几间土坯房的屋顶还冒着黑烟,显然是遭了劫掠后的模样。
“将军,你看!”李信突然指向村外的一片空地。蒙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空地上散落着几具村民的尸体,身上都有刀伤,衣衫被鲜血染透,旁边还倒着几辆被打翻的牛车,车上的粮食撒了一地,被马蹄踩得稀烂。
“混账!”李信咬牙骂了一句,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眼中满是怒火。蒙恬却按住了他的手,摇摇头:“先看看村里还有没有活口,顺便查探匈奴人的去向。”
两人领着一队骑兵进村,村里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残破窗户的呜呜声。走到村中间的晒谷场,才听见一阵微弱的啜泣声。蒙恬循声走去,只见一间土坯房的门被踹开,里面蜷缩着几个老弱妇孺,其中一个妇人抱着个孩子,孩子的胳膊上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还在往外渗,妇人哭得撕心裂肺。
“别害怕,我们是大秦的兵,是来帮你们的。”蒙恬放缓声音,示意士兵放下武器。那妇人抬起头,看见蒙恬身上的秦甲,眼中先是警惕,随即涌上绝望的泪水:“兵爷,匈奴人……匈奴人抢走了我们的粮食,杀了男人,还伤了孩子……你们要是再晚来一步,我们怕是都活不成了。”
蒙恬心里一揪,回头对身后的士兵说:“取紫珠草粉来,再拿些干净的布条。”士兵连忙从布囊里倒出黄绿色的草粉,蒙恬接过,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草粉敷在孩子的伤口上。草粉刚一接触伤口,孩子原本紧绷的身体便放松了些,哭声也小了下去。
“这草粉能止血,你们且安心,我们会派人守着村子,不让匈奴人再来。”蒙恬一边帮孩子缠布条,一边轻声安慰。妇人连连磕头:“多谢兵爷,多谢大秦!”
安抚好村民,李信带着几个斥候回来,脸色凝重:“将军,匈奴人的马蹄印往西北方向去了,看数量大概有一百多人,像是在四处游荡,不像是有固定的目标。”
蒙恬站起身,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一片连绵的丘陵,草木茂密,最是适合骑兵藏匿。“他们这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蒙恬沉声道,“如今新兵正在整编,边境防守相对薄弱,匈奴人想来看看我们的反应,若是我们兵力不足,他们怕是会召集更多人马来劫掠。”
“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追上去?”李信问道。
蒙恬摇头:“不可。我们只有五百人,若是追进丘陵,匈奴人藏在暗处,对我们不利。况且秦将军让我们先摸清动向,而非硬拼。”他顿了顿,又道:“你带二十人留在村里,帮村民处理后事,再把我们带来的粮食分一些给他们。剩下的人跟我走,我们沿着马蹄印往西北方向探查,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李信领命,蒙恬则带着四百八十名骑兵,顺着马蹄印往西北方向而去。丘陵地带草木丛生,马蹄印时隐时现,斥候只能下马仔细辨认。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的斥候突然回来禀报:“将军,前面山谷里发现匈奴人的踪迹,他们正在溪边饮水,人数大概有一百五十人左右。”
蒙恬催马到高处,拨开草丛往下看,只见山谷里果然有一群匈奴骑兵,他们大多穿着破烂的皮甲,手里拿着弯刀和弓箭,正三三两两地围在溪边,有的在饮水,有的在擦拭武器,看起来颇为放松。
“将军,要不要趁他们不备,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身边的士兵低声问道,眼中满是跃跃欲试。
蒙恬却摇头:“不行。我们的任务是摸清动向,不是歼灭他们。况且他们人数虽少,但若是拼死抵抗,我们也会有伤亡。秦将军说了,稳住边境百姓才是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他顿了顿,又道:“再看看,他们喝完水之后要往哪里去。”
众人在高处潜伏了约莫半个时辰,匈奴人喝完水,便翻身上马,朝着东北方向而去。蒙恬眉头一皱:“东北方向是平舒城,那里有我们的新兵营,他们怕是想去那里捣乱!”
平舒城的新兵营里,驻扎着三千刚招募的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是农民出身,只经过了半个月的训练,连基本的阵型都还没练熟,若是被匈奴人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我们得赶紧去平舒城报信!”李信的声音带着焦急。
蒙恬点点头,当机立断:“你带两百人,快马加鞭去平舒城,告诉新兵营的校尉,让他们加强戒备,严防匈奴人突袭。剩下的人跟我走,我们继续跟着匈奴人,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去平舒城,若是他们中途改变方向,我再派人去报信。”
李信领命,带着两百人策马而去,马蹄声在山谷里回荡,很快便消失在远方。蒙恬则带着剩下的两百八十人,远远地跟在匈奴人身后,不敢靠得太近,怕被他们发现。
匈奴人的速度很快,蒙恬一行人只能打马跟上,不敢有丝毫懈怠。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平舒城的轮廓隐约可见。匈奴人在开阔地边缘停了下来,几个头领模样的人聚在一起,似乎在商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