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集:百年计成,医馆、学堂、贸易网覆盖全大秦(2 / 2)

秦斩走到她身边,递过一盏热茶:“陛下刚下了旨,要把医馆、学堂、贸易网的事写入《秦史》,还说要在咸阳建一座‘医道丰碑’,刻上所有为医道出力的人的名字。”素问接过茶盏,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她望着庭院里的老槐树——这棵树是建医署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能遮住大半个庭院。

“其实不用丰碑,”素问轻声说,“只要每个乡医点的灯还亮着,每个学堂的书声还在,每个商队的药材还能送到百姓手里,这医道就传下去了。”秦斩点点头,抬头望向夜空,星星正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知道,这星星点点的光,不仅在天上,也在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是医馆窗棂里的烛火,是学堂油灯下的光晕,是贸易商队火把的微光。

第二日清晨,咸阳城的百姓发现,城门楼上挂起了一幅巨大的舆图。舆图上,红色的医馆标记、蓝色的学堂标记、黄色的贸易点标记,像三股交织的丝线,将大秦的山河紧紧织在一起。城楼下,一群穿着各色衣裳的人正围着舆图议论——有来自辽东的乡医,有西域的学子,有岭南的药商,还有从匈奴来的使者。

“看,咱们陇西的乡医点在这里!”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指着舆图上的红点,激动地拉着身边的人看。旁边的西域学子则指着蓝色的学堂标记:“我就是从这里来的,如今咱们乌孙也有医馆了!”岭南的药商捧着一筐新晒的槟榔,笑着对众人说:“这药材如今能从岭南运到咸阳,再从咸阳运到各地,多亏了这贸易网啊!”

秦斩和素问站在城门楼上,看着下方热闹的场景,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医馆的灯还要继续亮下去,学堂的书声还要继续传下去,贸易商队的马蹄声还要继续响下去——因为这是大秦的医道,是要传百年、千年的医道。

日头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在舆图上,将那些红色、蓝色、黄色的标记照得格外耀眼。秦斩抬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剑身映出舆图上的山河,也映出他眼底的坚定。素问则从袖中取出一本新修订的《大秦医道发展史》,书页上的第一句话,正是她昨夜写下的:“医道之成,非一人之功,非一时之力,乃万民同心,代代相传。”

远处的渭水缓缓流淌,带着咸阳的晨光,流向大秦的四面八方。河面上,载着药材的商船正扬帆起航,船头的旗帜上,“大秦医署贸易司”的字样在风中猎猎作响。船上的船夫唱起了渔歌,歌声顺着河水传得很远,像是在为这百年计成的医道,唱一首悠长的赞歌。

在咸阳医署的庭院里,那棵老槐树下,几个孩童正围着沙盘,用木枝画着舆图上的标记。其中一个孩童抬起头,问身边的先生:“先生,这些红点、蓝点、黄点是什么呀?”先生笑着摸了摸孩童的头,指着沙盘说:“这些是医馆、学堂、贸易点,有了它们,百姓就能看病,学子就能读书,药材就能送到需要的地方——这就是咱们大秦的医道,是要护着万民安康的医道。”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下头,用木枝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小小的红点。阳光落在他的脸上,也落在沙盘上那个小小的红点上,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在大秦的土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