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集:会诊成名,各地患者慕名而来(2 / 2)

正说着,会诊堂的门开了。老妇人扶着门框走出来,脸上带着笑意:“俺刚才试着看了看太阳,居然能看清光了!温大夫说,再喝几副药,就能像以前一样缝衣裳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几个患者纷纷往前凑,都想早点轮到自己。

午时过后,会诊堂的节奏渐渐快了起来。温先生和孙先生坐在桌案两端,素问在中间记录,不时补充几句。秦斩则在堂外维持秩序,偶尔也会走进来,帮着递些药材或工具。有个从陇西来的少年,因骑马摔断了胳膊,孙先生给他接骨时,少年疼得直咧嘴,秦斩便蹲在他身边,给他讲自己当年在边关打仗的故事,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年我在雁门关,被匈奴的箭射中了肩膀,也是孙先生这样给我接的骨。”秦斩笑着说,“那会儿我比你还怕疼,孙先生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疼都受不了,怎么保家卫国?你看,我现在还能舞剑呢!”少年听了,咬着牙点点头,硬是没再哼一声。

傍晚时分,最后一位患者看完了。温先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笑着对素问说:“今日会诊的患者,虽病症各异,但大多是积年的顽疾。好在咱们齐心协力,总算都有了诊治方向。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济世医馆的名声,怕是要传遍整个大秦了。”

孙先生也附和:“是啊,以前在太医院,都是各治各的,哪有这样会诊的机会。有时候一个病症,你从这个角度看,我从那个角度看,凑到一起,思路就清晰多了。”

素问收拾着医案,眼里闪着光:“这都是扁鹊先生的遗志啊。他在手记里说,‘医者当同心,方能解民之苦’。咱们现在做的,不就是在践行他的话吗?”

秦斩站在门口,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心里满是感慨。老周带着孩子走的时候,特意把那半篓柴胡留下了,说:“秦馆主,这是俺自家种的,没打农药,您收下,给医馆当药材用。俺家娃喝了温大夫开的药,下午就不怎么咳嗽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暮色渐浓,医馆前的长街恢复了平静。秦斩转身走进医馆,看见素问正对着扁鹊手记的抄本发呆,便走过去:“在想什么?”

素问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我在想,明天会不会有更多的患者来。你看,今天来的人,有从邻县来的,有从上郡来的,还有从陇西来的。要是咱们的会诊堂能一直办下去,就能帮到更多的人了。”

秦斩点点头,伸手拿起桌上的一盏茶,递给素问:“会的。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不仅咸阳的百姓能受益,整个大秦的百姓,都能享受到好的医术。”

茶烟袅袅,映着窗外的月色。会诊堂的烛火还亮着,桌上的医案堆了半尺高,每一页都写满了病症和药方,也写满了济世医馆的初心。秦斩知道,从今日起,济世医馆的名声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大秦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慕名而来的患者,也会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安康而归。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医馆前的长街又响起了人声。这一次,人群里不仅有咸阳周边的百姓,还有从更远的巴蜀、齐鲁来的患者。他们背着行囊,带着希望,朝着济世医馆的方向走来,而医馆里的人,也早已做好了准备,迎接新一天的会诊,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生命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