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结个善缘(2 / 2)

“好!颜老板此言,真乃金玉良言,切中肯綮!” 陈掌柜抚掌,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喜悦,“不瞒颜老板,敝东主王月生先生反复强调,造好车只是第一步!要让好车真正造福车夫、立足市场,完善的售后维修保障体系,才是根本,才是长远之道! 王先生早有严令,工坊必须将‘快速维修、便捷服务’视为与‘质量优良、价格低廉’同等重要的生命线!”

陈掌柜身体前倾,目光炯炯:“颜老板所提在油麻地、湾仔、中环设维修点,与我工坊规划不谋而合!此三处正是车流汇聚之地,设点正当其时!不仅如此,工坊还将配备专门的流动维修车,应对紧急状况。所有维修匠师,均由工坊严格培训,确保手艺精湛。常用零件,各维修点必有充足备货!价格绝对公道透明,只收合理工本与人工!我们的目标就是: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问题不过夜! 绝不让车夫兄弟因为修车耽误挣钱!”

陈掌柜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信心。他继续道:“颜老板愿以降租之利惠及车夫,足见高义!我工坊必以最可靠的车辆和最高效的维修服务作为回报!让车夫兄弟用‘飞燕牌’拉得省心、赚得更多!此乃双赢之举,亦是振兴我华人产业之基石!待样车制成,定第一时间请颜老板品鉴。届时,这维修点的选址与协作细则,还望颜老板不吝赐教!”

颜永祠看着陈掌柜眼中毫不作伪的兴奋和笃定,第一次真正收起了轻视之心。这个“维修服务”的要求,非但没有难倒对方,反而像是正中其下怀?他意识到,对方那位神秘的东主王月生,图谋甚大,绝非仅仅造车卖车那么简单。这“飞燕牌”背后,恐怕是一整套颠覆行业旧规的新玩法。

他重新拿起烟斗,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缓缓道:“陈掌柜与贵东主,倒是深谋远虑。好!颜某就拭目以待,看贵坊的‘飞燕’,能否真的一飞冲天。” 他心中快速盘算着:若车真如所言,维修又有保障,降租吸引车夫租用自己的“飞燕牌”,不仅能提升车队竞争力,更能巩固自己“为车夫谋利”的声望,对抗汇通…这步棋,似乎比自己预想的更有趣了。

颜永祠放下烟斗,话匣子也打开了,带着几分行业领袖的倾吐欲,“汇通洋行仗着财雄势大,垄断新车进口,抬价压榨车行和车夫…官府年费年年涨,车夫押金重如山…四邑兄弟苦啊,肺痨腿疾,平均寿数不过四十…” 他压低声音,“明年官府要查咕喱流失,风声已紧…九龙那边,地头新,机会也多…” 一场关于行业现状与未来的深入交谈,在茶香与烟雾中展开。颜永祠在观望,也在评估,这只尚未见影的“飞燕”,究竟能搅动多大的风云。而陈掌柜心中,已然为穿越者王月生的关键一步棋——构建服务网络——成功落子而暗自振奋。

陈启沅眼睛一亮:“颜老板快人快语!样车我下周就能造出来,您要试拉,我亲自陪您去石板路颠一颠!”他顿了顿,想起王月生的交代,“对了,王先生说,要是合作成了,咱们可以搞个‘车夫互助会’——每辆车每月捐5分钱,攒起来给车夫买药、补衣服。您看这事儿……”

颜永祠猛地拍桌:“好!我这永利车行,最恨的就是英资车行压榨车夫!要是您的车真能让车夫多赚点、少生病,我颜某不仅当独家代理,还出面找东华医院,给车夫建个‘施药局’——就像我捐凉茶那样!”他掏出钢笔,在账本背面画了个草图,“车夫互助会的钱,从每辆车的租银里扣,您看行不?”

颜永祠的怀疑与妥协,本质是市井生存智慧与朴素正义感的碰撞。他没有立刻答应合作,却用“看样车”“独家代理”“维修服务”划下底线——这些要求恰好与王月生“激活本地产业、改善车夫境遇”的目标不谋而合。当陈启沅走出永利车行时,雨过天晴的街道上,“飞燕牌”人力车的蓝图已在两人心中成型:它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根撬动香港人力车行业格局的杠杆——一端压着英资垄断的旧秩序,另一端托着车夫们挺直的腰杆。

陈掌柜告辞出了酒楼,恰见不远处颜永祠的“红签车”列队待租,车夫着靛蓝号衣,胸绣「永利」白字。而回到书房的颜永祠在账本用密语写下:“X月总收:租银4860元,地银1120元,暗镖银800元...支革命捐200元”,想了想,又记下“预定飞燕车百辆”。他决定烧个冷灶。都知道陈掌柜在香港手眼通天,一辆车不过几十港币,区区几千元结个善缘,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