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在我的BGM里,没人能找到我(1 / 2)

审计官瞳的旗舰“血鸢号”,早就悄悄摸到了天河战区外围的那片被命名为“绝对虚无”的时空背景噪音区。

这艘庞大的母舰,在抵达战区的第一个皮纳秒,就启动了“泛维弥散”程序。

舰体直接分解成亿万个高维信息粒子,均匀地融入整个天河战区的时空结构里。

就好比往大海里撒了一捧盐,想找?根本不可能!

不管你用什么维度,用什么探测手段,都别想找到血鸢号的踪迹。

瞳的意志就是这张无形大网的思维核心。

她悬浮在血鸢号的核心逻辑空间内,外形就是一枚由亿万片虹膜构成的巨大眼球。

那些虹膜正以极其复杂的韵律,缓缓开合着。

瞳现在干的活,就是编织一张覆盖天河战区的“宏观因果观测网”。

不过她聪明得很,从不直接扫描地球文明的战舰,也不去窥探他们的基地。

这种低级手段太容易暴露了,她选了一条更致命的路子。

她观测的是“结果”!

昆仑工业带的某座铸造厂完成了一次能量传输,这就会在局部时空维度上,产生一个持续数纳秒的微小畸变。

剑冢研究站的某台天体计算机跑完了一次大规模演算,这就会在逻辑层面,产生一种能被捕捉的“辐射”。

一支巡逻舰队调整了航线,它们集体行动产生的时空引力场变化,就像往平静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这些,都是“因果的涟漪”。

瞳的观测网就像一张灵敏到极致的蛛网,专门捕捉这些细微得可怜的涟漪。

然后通过海量的逆向计算,反向推导出产生这些涟漪的源头。

地球文明的行为模式?技术特征?社会结构?统统能算出来!

就像隔着厚墙偷听,通过分析墙壁最微弱的振动,把房间内的一切活动还原出来。

这个过程中,为了维持观测网自身信息结构的绝对稳定,它开始自发地对周围环境的底层规则进行微调。

这种微调在维度层面的表现,就是一场极小范围内的“熵减”。

剑冢研究站,第七课题组。

刘启盯着光幕上的一组数据,眉头越皱越紧。

他是这间实验室的负责人,此刻那张和刘培强有七分像的脸上,写满了技术人员特有的困惑。

“我们放在现实之疤G-37区域的第77号探测器出问题了。”

一名研究员快步走过来报告道。

“它的背景熵值,在过去三个标准时内,竟然出现了连续十三次无规律的负值跳变。”

“幅度非常小,只有普朗克尺度下的10^-34,但它确确实实发生了。”

刘启的手指在光幕上快速划动,调出了更多相关数据。

“这不是自然现象。”

他下了结论。

“自然的时空涨落,不可能呈现出这种带有明显修正痕迹的熵减。”

“这感觉就像有人在擦一块布满灰尘的镜子,动作很轻,但还是留下了痕迹。”

这个发现很快被上报到最高指挥层。

娲皇号指挥中心内,图恒宇的虚拟投影盯着这些数据。

他转头对刘培强说道。

“对方居然没有直接攻击我们,甚至连常规意义上的侦查都没有。”

“我怀疑,对方是在布局,在布下一张我们看不见的、正缓缓收紧的大网。”

“G-37区的熵减异常,就是这张网在布局时,不小心引发的时空涟漪。”

刘培强没说话,手指在指挥台上轻轻敲击着。

过了片刻,他接通了幽若的通讯。

“幽灵军团,该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