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青瓦下的星火(2 / 2)

堂屋正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几条木板凳围在四周,正是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时的模样。讲解员轻声诉说着那天的场景:“阳光正好,满院桃花盛开,毛泽东、蔡和森等13位青年围坐在此,激烈讨论后定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初旨。

蔡母在厨房忙碌着,用湘江的鱼虾、院里的蔬菜招待这些有志青年,毛泽东还特意举杯向蔡母致敬 。”我仿佛看见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眼中燃烧着理想的火焰。

转到东向的辅助陈列室,“建党先声”专题陈列静静诉说着学会的历程。“建党先声”意指新民学会是中共成立前的重要思想和组织准备,其成员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最早提出建党理论,被中共党史称为“建党先声”。展柜里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尤为珍贵,其中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件里,清晰写着“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从最初组织湖南青年前往法国做工求学开始,一直发展到后来成功领导驱赶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最后更是把学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改变整个国家以及全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仅仅只有 70 多位成员的小型团体,竟然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如此伟大且艰巨的使命,并为之后建立党组织奠定下坚实可靠的理论根基还有实际经验。

此刻正悬挂于墙壁之上那座栩栩如生的浮雕人像,则默默地见证并记载下来每一位曾经加入过该学会的成员们当时的样子;尤其是像向警予、蔡畅这些勇敢无畏而又充满智慧才情的女性会员所创造出来那些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光辉业绩,甚至连身为她们后代子孙之一的外孙女都不禁会情不自禁地低声发出阵阵惊叹之声呢!

临走时,我们在2025年初建成的诗词文化墙前驻足。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24首诗文被刻在墙上,笔墨间满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外孙女踮着脚,逐字读着那些诗句,小脸上满是认真。

出了院门,夕阳为青瓦镀上一层暖光。外孙女攥着我的手,兴致勃勃地说:“姥爷,班里小朋友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呢!我明天要告诉他们,这里有群老爷爷年轻时为了国家奋斗的故事,我还能说上蔡和森写信的事,肯定能牛气一把!”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并轻轻点了下头,表示认同和理解。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落在那座以“新民”命名的小学校舍之上——它正是因为当年伟大的新民学会而声名远扬。就在此时此地,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让我突然间领悟到这片古老遗迹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遥想百年之前,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抱负,聚集于此,共同探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等重大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点燃起希望之火;又似点点繁星般闪烁于青瓦竹篱之间,将救国救民之道照耀得通亮无比!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这段历史却如同一盏明灯,永远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时至今日,虽然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熠熠生辉。它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不断滋养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心灵世界。正如那熊熊烈火一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持续绽放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