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集:铜斗的谷香(2 / 2)

“爷爷,那现在为什么不用铜斗了呀?”小满仰着头问。老周摸了摸他的头:“现在有电子秤了,又快又准,铜斗自然就用不上了。”可他心里清楚,还有个原因——村里种稻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田要么荒着,要么租给了种粮大户,用的都是机械化收割,谁还会用铜斗量粮呢?也就他,每年还守着自家那二亩田,自己插秧,自己收割,收了粮就用铜斗量一量,好像这样,日子才踏实。

那天下午,老周陪着小满在仓房里待了很久,给小满讲了很多关于铜斗的事:讲太爷爷用铜斗换了半袋红薯,救了生病的太奶奶;讲他爹用铜斗量粮,帮邻居凑齐了孩子的学费;讲他自己年轻时,用铜斗量了第一担自己种的稻谷,高兴得一宿没睡。小满听得入了迷,手里拿着铅笔在本子上记个不停,偶尔还会打断老周,问些细节。

傍晚的时候,儿子周建军打来了电话,问老周晚饭吃了没,叮嘱他天凉了要加衣服。老周跟儿子聊了几句,忽然说:“建军,小满今天问我铜斗的事了,我给他讲了你小时候的事。”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儿子的声音:“爸,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总跟你抢木瓢,想自己量粮,结果把稻谷撒了一地,你还骂了我一顿。”

老周笑了:“你那时候皮得很。”挂了电话,老周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忽然暖暖的。他以为这铜斗早就被忘了,没想到儿子还记得,现在小满也知道了,这铜斗的故事,总算没断了茬。

过了几天,小满把写好的作文拿给老周看。作文题目是《爷爷的铜斗》,里面写了铜斗的样子,写了太爷爷用铜斗换粮的事,还写了老周给小满量粮时的场景。最后一段,小满写:“爷爷的铜斗里,装着稻谷的香味,也装着我们家的故事。我以后也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

老周拿着作文,眼睛有些发潮。他走到仓房,把铜斗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找了块红布,小心翼翼地把铜斗包起来,放在了衣柜最上面的格子里。他知道,这铜斗以后可能再也不会用来量粮了,但它会一直留在家里,留在一家人的记忆里,就像那稻谷的香味,不管过多少年,都不会散。

又到了秋收的时候,老周照旧在晒谷场晒稻谷。风一吹,金黄的稻谷翻起波浪,香味飘得很远。小满放学回来,就帮着老周翻稻谷,偶尔还会问:“爷爷,铜斗还在吗?”老周就笑着说:“在呢,等你长大了,爷爷就把铜斗传给你。”

夕阳下,一老一小的身影映在晒谷场上,旁边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听着他们的对话,也像是在守护着这铜斗里的谷香,守护着这一家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