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萨克森州,阿舍斯莱本。
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小城,宁静而古老。
奉都集团的庆功酒会就在这里举办,为了庆祝他们成功并购了本地的西斯公司。
酒会现场,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刘清明端着一杯红酒,站在角落里,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这次并购案,他是批准方,甚至连奉都集团聘请的卡尔咨询公司,都是他牵的线。
不过,他并没有在这里看到卡尔。
那个精明的德国人,此刻正在荷兰,搅动着另一场更大的风暴。
一个略带疲惫但又难掩兴奋的男人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刘处长,你能来,真是太好了!”
是宁远省工业厅的厅长,陆荣炳。
相比上次见面时的愁容满面,他现在显得正常多了,眼神里充满了惊喜。
刘清明与他碰了碰杯:“我跟代表团过来的,听说你们谈成了,过来看看。”
“要不是你的支持,这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刘清明却很谦逊:“陆厅,这是你们辛苦谈判的成果,我可不敢居功。”
“不不不,”陆荣炳连连摆手,“你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光是外汇就省了一大笔,这难道不是功劳吗?”
刘清明笑了笑。
“可惜,最重要的部分,最后还是没能突破限制。”
他指的是西斯公司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
陆荣炳的脸上闪过一丝,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不,刘处长,不是没有突破,我们只是暂时搁置了那部分的谈判。”
“哦?”
“我们先把其他能达成的协议都签了。我们的打算是,等首轮对话的风头过去,再找机会和德方单独交涉。”陆荣炳压低了些许音量。
刘清明立刻明白了。
“这是卡尔的建议吧?”
“没错,就是卡尔先生的建议。”陆荣炳点头称是,“他说,相比瑞典和芬兰那些国家,德国在政治上更具自主意识,他们有时候,也乐于看到美国人不高兴。”
刘清明心领神会。
卡尔这个家伙,真是把人心和国际政治玩得明明白白。
当然,分阶段谈判,也意味着他能再赚一笔咨询费。
刘清明不无恶意地想着。
“希望你们能成功,那样的话,我们后续的谈判,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参考了。”刘清明说。
“我们也希望能成。”陆荣炳叹了口气,“毕竟花了国家这么多钱,如果能直接把技术买回来,能省下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德国政府那边的态度怎么样?”刘清明问。
“卡尔去接触了一下。有保守派反对,但也有不少人赞成,大部分人保持中立。”
陆荣炳顿了顿,有些无奈。
“卡尔表示,他可以去游说那些中立派,不过……费用相当昂贵。奉都集团的领导层开会研究后,觉得不划算,就没通过。”
刘清明端起酒杯,掩饰住了自己的一丝失望。
“唉,算了。”
“刘处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陆荣炳苦笑,“我们这些人,都还没有雇佣外国人去搞政治公关的习惯,总觉得不靠谱,信不过他们。”
“我明白,所以说算了。”
“慢慢来吧,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陆荣炳自我安慰道。
刘清明点点头。
确实如此。
对于陆荣炳和奉都集团的领导们来说,他们首先是官员。
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对上对下就都有了交代。
至于更长远的未来,那是下一任的事情。
先庆功,把眼前的胜利果实拿到手再说。
“来,刘处长,我带你去认识一下我们奉都的领导。”陆荣炳热情地拉着他。
这次并购是奉都集团的头等大事,集团里但凡有点级别的领导几乎都来了。
听说刘清明是国家发改委的实权副处长,这些人立刻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的是。
现在结个善缘,绝对是明智之举。
要是在京城,他们想把这位年轻的处长单独约出来,恐怕连门都摸不着。
刘清明也是来者不拒。
东北片区,正好是他的分管范围。
奉都集团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能挣扎着活到现在,背后是整个宁远省在全力扶持。
他早就计划着要去东北调研,奉都是必去的一站。
就这样,刘清明在一片笑语晏晏中,与奉都集团的人、宁远省工业厅的人、华夏领事馆的官员、德方西斯公司的管理层、阿舍斯莱本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是德国相关行业的代表们,一一碰杯,相谈甚欢。
整个酒会,洋溢着成功和胜利的热烈气氛。
***
而在万里之外的清江省云州市。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根据刘清明的建议,由清江省国资委牵头,一份红头文件正式下发。
云州电子一厂、二厂等多家经营状况一般的国有企业被整合重组。
一个全新的省级国有企业——云州高科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云州大学等本地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紧接着,云州高科集团旗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云州电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这家公司,就是刘清明整个计划中,用来承接欧洲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
在他的设计蓝图中,这家公司最终会是一家合资公司。
它将把德国的蔡司、甚至是岛内的积架等所有相关的产业链企业,全都拉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公司的生产模式,将完全对标荷兰的阿斯麦。
全球采购,集成创新。
研发中心可以放在欧洲,但最大的生产基地,必须放在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