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赔偿
孩子们也只是惊呼一下邵爷爷工资高, 并没想过要花他的钱,不过知道他那么高的工资以后,孩子们对他也越发尊重有礼貌啦。
听说城里的爷爷奶奶五十来岁、六十就退休了, 邵爷爷居然七十了还上班教学生、给人看病呢。
邵爷爷太了不起了!
劳模、优秀、先进工作者, 都必须颁发给他。
一群孩子对着邵老大夫嘘寒问暖,体贴得不行。
老爷子也乐得享受孩子们众星捧月的优待。
第二天早饭后, 甜甜上学之前又给老爷子把点滴扎上,那小动静越发温柔甜美,好像给国宝儿扎针似的。
甜甜暗暗发誓自己要好好学医术, 以后赚大钱。
瞅瞅,学别的老了得退休,学大夫老了反而赚更多!
盼盼侯伟几个也茶水、零嘴、收音机准备好, 让老爷子舒舒服服地输液。
中午侯建文从兵工厂那边回来, 侯德明已经恢复工作,侯家也搬回原来的小楼去, 侯母留在那边收拾就没过来。
侯建文想跟林大姐和孩子们商量一下是过去住还是怎么样。
林大姐犹豫一下, 说实话她并不太想住过去。
虽然公爹工资高, 住过去公爹出钱养他们,她和侯建文的钱基本自己花,经济会宽裕很多, 可她现在也赚钱, 基础工资加上接私活儿一个月也能有将近四十块。
她和侯建文一个月赚将近一百块,可以过得相当舒服,顶多就是口粮配额少一些, 需要花钱额外买点粮票。
现在有关老太帮忙买粮食, 还有方荻花帮忙从大队买,她家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她每个月给林姝差不多三十伙食费, 林姝只要二十,她就多买点心或者其他东西补贴伙食,大家吃得很好。
当然,她最大的顾虑不是经济,而是……怎么说呢,即便婆媳关系还行,几乎大部分儿媳妇也不乐意和婆婆住一起。
有几个婆婆像方荻花和她亲娘那样只出力不多管闲事?
侯母可没那么大度。
林大姐要是住过去,到时候家务活儿全包不说,还得额外伺候小姑子呢,做得好不好的还是婆婆说了算呢。
她也不是不愿意做家务,主要是现在要画稿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家务。
住在这里,她和三妹一起做饭,房子孩子们一起收拾,衣服孩子们一起洗,她根本没有多少活儿。
那过得真是相当轻松舒服的。
不过林大姐没直接表态,毕竟不能让侯建文觉得她不想管公婆吧?
他们年纪大了,如今就侯建文一个儿子,闺女是要宠着的不可能让闺女回来照顾爸妈,那肯定就是儿媳妇的事儿呗。
她和侯建文感情好,知道侯建文不会多想,也不会逼着她过去照顾,但是就因为他对她好,她才不会直接说不想过去。
她看孩子们的意思。
孩子们怕是不想过去。
侯博恋着陆平、陆安哥俩,即便去兵工厂也有其他朋友,可哪有这哥俩关系好?
这是自己人。
侯莹也想和甜甜一起,在这边还有英子几个一起玩儿。
侯伟就更不用说了,他不可能离开盼盼和甜甜,这仨孩子现在就跟连体人一样。
侯伟就是盼盼甜甜的小尾巴,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丢都丢不了。
果然孩子们面露难色。
他们不想过去,不想离开三姨家,但是又不想丢下爷奶没人管。
他们为难,就看林大姐。
林姝看出来了,笑道:“不管你们在哪里住,咱们都是一家人,三姨随时欢迎你们过来。”
侯伟下意识往盼盼身上靠,小小声对侯建文道:“爸,我能不能在这里住,休息天和盼盼甜甜去那边?”
得,休息日过去还得带着哥哥姐姐呢。
侯建文笑起来,“你们自己做主。”
见爸没生气,孩子们立刻松口气,都说在这边习惯,老师、同学、上课什么的习惯了。
侯建文也知道孩子们当时在兵工厂那边被人吓到了,当时不少人捧高踩低,还有人嫉妒眼红,看着爷爷退下来就幸灾乐祸,甚至对孩子们都冷言冷语,很伤孩子们的心。
现在回去,他们肯定会继续对侯家热情有加,可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不会那么快就适应,肯定会抗拒。
他道:“那你们就住在这边,平时有空去看看爷爷奶奶。”
孩子们见爸爸答应,立刻高兴地欢呼起来。
侯建文又跟林大姐道:“我不在家辛苦你了,平时多去看看爸妈。”
林大姐笑道:“你放心吧,我肯定常带着孩子过去。”
孩子们也纷纷道:“爸爸,你放心吧,我们会帮妈妈做家务,一起去看爷奶的。”
这两年孩子们在乡下也很懂事,侯建文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不过是叮嘱一下罢了。
侯建文也没耽误时间,吃过午饭就去坐火车再转客车回那边大队。
现在就算火车票不好买,但是路途短买站票也是可以的。
今儿挂完点滴,邵老大夫就觉得自己肺炎已经好了不需要再打针,注意休养就行。
不过人民医院的院长还是亲自提了药箱来给他复诊,用听诊器听听肺部等,再给他开点消炎药巩固巩固。
邵老大夫自然是不肯吃的,他对现在的一些西药很抗拒,却也没拒绝,只把药丢在甜甜的医药箱里。
医院院长猜到他估计不肯好好吃消炎药,就让他自己开个方子,既能收尾还能养身,医院的中医大夫也顺便学学,一举数得。
邵老大夫倒是没拒绝,唰唰就写了方子。
院长高兴道:“回去我就让人把药送来,你这里煎药方便不?”
甜甜脆声道:“院长爷爷,我们会帮邵爷爷熬夜的。”
院长摸了摸她的头,夸道:“真是个好孩子,那就谢谢你们照顾邵大夫啦。”
孩子们爽快答应了,保证会帮忙熬药然后盯着邵爷爷喝下去,绝对不会让他倒掉的。
邵老大夫:“……”
陈燕明原本还想晚上接詹秋冉过来吃饭,让她给老大夫复诊一下,既然院长来过就不用再麻烦。
晚上为了照顾老爷子,林姝做了莲藕山药骨头汤。
詹秋冉带了三条不小的黑鱼来,是城郊一个大队干部送来的谢礼。
他们冬天在山里开石头,结果发生崩塌埋了几个社员,挖出来火速送到县医院,县医院只能治疗轻伤,两个重症根本不敢动,又让火速送往省医院。
他们离着解放军医院近,就送去了那里。
詹秋冉和主人一人负责一台手术,不但把人救回来,还保住了伤员的胳膊和腿。
原本大家都觉得肯定保不住,因为一个社员的腿碎了一段,还有一个的手断下来。
也因此詹秋冉和主任都累得不轻,她得了一天假期,明天休息,便过来跟大家伙儿聚聚。
林姝打算明天再做酸菜鱼吃,毕竟老爷子今儿不能吃,做了那不是折磨他么?
结果老爷子倒是挺惦记,吃饭时候一个劲儿地跟林姝聊过去人怎么吃鱼,有什么好的做法,红烧鱼块啊、溜鱼片啊、松鼠鱼啊、糖醋鱼,反正就是除了酸菜鱼、麻辣鱼等还有很多吃法。
林姝笑道:“明儿你身体好利索了,咱们就做红烧鱼块和酸菜鱼。”
老爷子高兴了,“你们想吃什么跟我说,回头我好跟单位多要点那种票。”
他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做饭,早饭和午饭可以吃食堂,晚饭想回来和孩子们热闹热闹,就在林姝家蹭饭,到时候交伙食费,再把各种票都给林姝。
他只惦记吃,林姝却还帮他想着别的呢。
老爷子回来工作,衣服肯定得做两身,被褥最好也做套新的,还有家里的用品该置办的也得置办。
老爷子下乡对付惯了,脸盆脚盆洗澡盆就一个,茶缸饭缸刷牙缸也一个,这回来肯定得注意点。
做被子的布料她这里不缺,如今认识人呀,詹妈、杨淑敏、郑洁等人,都能帮她弄瑕疵布,甭管染坏了的还是织坏了的,裁一裁总能凑一床新被褥。
棉衣棉裤棉鞋也得给老爷子准备一身厚实的。
当地冬至月就滴水成冰了,腊月更是难熬。
她看邵老大夫的棉裤棉袄都有年份了,不但棉花陈旧不保暖,而且补丁摞补丁的一点都不结实,力气大一点都会挣碎。
棉裤棉袄穿在里面,面料用常用结实的就好,可以用陆大嫂娘家织的老土布。
套在外面的外衣和裤子就得用好点的面料了,这个用布票去百货商店买即可。
她先把自家的布票归拢一下,再去找关老太借两米,等老爷子的布票领回来还回去即可。
棉花也好说,她给家里打个电话,让婆婆和娘帮忙弄,直接在乡下弹好棉絮让大哥带过来就行。
家里有缝纫机,做衣服很快,不过被褥和棉衣需要绗缝,她自己做慢得多,计划找杨淑敏和李老太过来帮忙。
当天晚上林姝就给家里打了电话,让婆婆帮忙跟要好的邻居们买些棉花。
方荻花知道她要帮邵老大夫做被褥和棉衣,就道:“要不要我们直接给弹成被子?这样拿过去你们直接缝就好。”
方姥娘:“嗨,还拿过去缝啥啊?瞅瞅他们那边房间才多大,床也没咱的炕宽敞,在家里给他缝好,省得姝姝麻烦。”
方荻花一想也对,现在制香厂不是非得她盯着,人手足够,她和姥娘加上邱婆子、金瓶儿几个,一天就能缝起来。
至于棉袄棉裤,其实在家里缝也行。
她也同意,问林姝老爷子的棉衣尺寸。
老人家腿脚没那么利索,棉衣基本都要宽敞点。
林姝原本想自己找人缝,既然姥娘和婆婆乐意,那当然更好。
她让孩子们帮老爷子量量尺寸,平时林姝给他们做衣服,教过他们怎么量,尤其陆平量得很好。
量好几个关键尺寸,林姝就报给方荻花。
方姥娘就拿笔自己画个棉袄的样子把尺寸记上,为了防止老年痴呆,她可没白学。
说完正事,孩子们又凑到电话前跟太姥和奶奶说几句。
邵老爷子在一边看得眼热,待别人瞅他,他立刻一副波澜不兴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看孩子们的画作。
甜甜和盼盼问爷爷在不在,告诉他邵爷爷很厉害,让爷爷以后有时间来祁州跟邵爷爷交流交流。
方姥娘哈哈笑道:“你们爷爷今儿加班儿,放心吧,告诉他呢,让他回头过去。”
邵老爷子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儿。
林姝跟老爷子商量一下,“明儿我和大姐去附近代销点帮您买点日用品,牙刷牙缸、脸盆脚盆、饭盒饭缸,另外还有没有需要的?”
邵老大夫:“差不多就这些。闺女,这以后我老头子晚上在你家搭伙儿吃饭,我一个月给你交伙食费,各种票也都交给你,你可别推辞。”
林姝笑道:“成,您一个月交个六七块就成,保管让您吃得舒舒服服的。”
顶多早饭晚饭在这里吃,午饭他多半在食堂吃,比较方便。
邵老大夫也没说具体多少伙食费,反正等拿到钱自己也没什么开销,既然在这里吃喝肯定得多给,他也不怕林姝不要,他且有说服她的理由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孙局长就亲自带人来给安排屋子。
孙局长一脸歉意,“原本说安排三室给您,结果住房实在紧张,只腾出二居室。”
主要是老爷子就认准八号院儿旁边,不去远处,因为在这里来林姝家吃饭方便。
邵老爷子却无所谓,一间两间对他来说都一样,就睡觉的地方呗。
除了两居室,另外之前没收的老爷子家的财物也都归还,当时抄走了一批红木家具、一批绸缎被褥衣物等、一批字画瓷器玉器古董首饰、一大批书籍,还有多少钱、收缴公私合营的经租房五处。
家具还在,绸缎物品都没了,说是保存不善,但孙局长知道自然是被当初的人给瓜分了。
书籍没人要,在仓库里一捆捆堆着。
经租房自然也还在,只是现在都是公家负责出租,房主定期收分红。
当初的钱也没法说清楚数目,革委会连同损失的财物都估了价,一并赔给老爷子。
几年的工资加其他折算待遇,差不多是三万块,加上赔偿损失的,一共是五万块。
革委会一下子拿不出五万块给他,先给三万,剩下的两万后面加利息给。
林姝听得都麻了,老爷子真有钱。
当然,大家都知道赔偿那两万其实不算什么,估计连十分之一都陪不上,但是“破损”的就这样了。
这里面说的经租房,后来绝大部分都拿不回来的,因为房管局给各单位职工居住,四合院变大杂院,住着十几户,根本清不出来。
这些人住久了后来房改房,自己住的就变成自己的,拆迁享受拆迁待遇。
如果现在趁着机会拿回两套房子是最合适的。
邵老爷子瞅着林姝神色,就跟孙局长说他去对面房间找点东西。
林姝让大姐帮忙招待一下,她端着笸箩出去。
邵老爷子在外面等她呢,两人去阳台那边说话。
林姝小声说了自己意思,“不如从那两万里扣点钱,您把房子要回来两套。”
邵老爷子原本对房子啥的已经没想法,若是年轻个二十岁,或者子女们都在身边,为了孩子们打算他也会想要房子。
现在他觉得那些身外之物都没意思,不过被林姝这么一说,他又觉得应该要两套。
以后给孩子们住也行呀!
他想了想,有俩医馆的房子比较好,都是前面医馆药铺后面仓库住房的样式,且木料、石材、青砖的用料都是极好的,修缮得好再用个百来年不成问题。
都是五开间带着小跨院的,小跨院是仓房以及晒草药炮制药材的地方。
当然,现在不可能还是药铺医馆,早就做了别的用途。
除此之外,他家祖上在祁州还有几个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