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倡议书(1 / 2)

第212章 倡议书

大榆树村是红色革命村, 焦县有名的先进村,可现在赤脚大夫和妇女主任也陷入焦头烂额的状态中。

他们的优生优育宣讲工作进展得特别艰难,别说劝已经有三四个孩子的妇女去上环结扎, 就算进行避孕宣传都被一些社员们群起攻之, 骂他们“耍流氓”、“不要脸”、“坏心眼子”,想让大榆树村断子绝孙云云。

不说普通社员, 就是大队干部家的媳妇们都不支持,甚至明目张胆地和自己男人、公爹吵起来,说要是让她们去上环或者结扎, 就回娘家不回来了。

搞得整个大队气氛低迷,秋收都无精打采的没了力气。

余钱儿至今没有嫁人,这事儿原本和她没关系, 她现在带着自己大哥、大队长小儿子余林以及另外一个社员忙着给陆家庄制香厂磨榆树面儿呢。

陆家庄制香厂现在所有需要的榆树面基本都是榆树林大队提供的, 所以余钱儿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这两年他们也有意识的栽种更多的榆树,还从其他公社、大队也收购榆树皮。

陆家庄大队不再收购榆树皮, 这生意基本就被余钱儿和榆树林大队垄断。

虽然价格不高, 但是积少成多, 他们收入相当客观。

榆树林大队支书和大队长那是相当高兴,也相当看中余钱儿,所以现在余钱儿在家里地位很高, 她爹娘以前还死命催她相亲嫁人, 现在都不提了,恨不得闺女一直在家里干活儿赚钱。

可现在突然市里宣传什么优生优育,据有见识的人说这就是计划生育前奏, 和计划生育差不多, 大城市已经开始计划,不许随便生孩子, 说乡下这个宣传其实就是计划生育,不让生孩子了。

社员们就炸了,不管大队干部说什么他们都不信。

他们天然觉得大队干部是骗人的,不会帮他们。

然后余钱儿娘和她大嫂李春花也是这个观点。

甚至因为余钱儿说了一句,“大嫂已经生了俩儿子一个闺女,去上环也没啥吧”,然后她娘和大嫂就立时翻脸,给她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她是老余家的大罪人。

李春花更是指着小姑子的鼻子骂:“你自己嫁不出去不生孩子丢人就算了,还想害你大哥和我呀?”

气得余钱儿跟大哥吵了一架,收拾榆树面儿让余林装车,两人一起给陆家庄大队送货。

到了陆家庄他们突然发现才十天没来,陆家庄大队怎么不一样了?

余林小声道:“他们大队不会也因为计划生育打起来了吧?”

余林大嫂也因为他爹让积极配合政府优生优育政策发脾气,给大哥和爹甩脸子,这几天不做饭不参加秋收的,给爹气得也够呛。

余钱儿:“不可能,人家大队是县、市先进大队,还有最美军嫂、先进个人,怎么可能因为这事儿打起来?别人没办法,她肯定会帮大队想办法的。”

嘴上如此说,心里却还是犯嘀咕的,寻思优生优育宣传不容易,陆家庄大队可能也……不容易吧?

正胡思乱想着,南边公路上传来一道大嗓门:“咱大队被评为优生优育先进大队啦!许老师被评为优生优育标兵!”

很快一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风驰电掣般朝着村里飞奔而去。

余钱儿和余林都惊呆了。

先进大队?

人家咋就先进大队了?

不是可难了吗?

他们忙赶车去陆家,就见一群孩子呜呜啦啦地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快去大队看热闹。”

看到余钱儿和余林,盼盼和甜甜也认出来,朝他们招呼一声就急急忙忙地跑了。

余钱儿:“……”

这些孩子可真无忧无虑啊。

听见余钱儿和余林过来,林姝从西屋出来接待他们,寒暄几句,让邱进财和顺妮儿把榆树面儿拉进去收好。

她则请两人进屋喝水。

余林一个青年自然不好意思跟着进屋,而是去找陆二哥、方荻花等人说话。

余钱儿和林姝寒暄两句,迫不及待道:“嫂子,你们大队计划生育拿先进了?”

林姝纠正道:“优生优育宣传,不是计划生育,你们怎么说计划生育呢?”

余钱儿:“我们大队有几个知青说的,说首都沪市等地方都计划生育呢,祁州也开始了,咱们乡下很快得跟上。”

林姝道:“叫什么无所谓,关键看让做什么。那些已经有好几个孩子的现在避孕挺好的,少生孩子节省成本,还能解放劳动力呢。”

余钱儿:“我也觉得,可他们不这样想,我娘和大嫂疯了似的骂我。”

林姝:“骂你干什么?”

余钱儿:“我说了句上环挺好呗。”

林姝噗嗤笑起来。

余钱儿:“嫂子,你咋笑话我呢。”

林姝:“我笑你是因为你让嫂子上环,咋不让你哥去结扎呢?”

余钱儿:“我嫂子上环都不肯,我哥肯定更不乐意去结扎啊?”

林姝:“你知道你哥不乐意去结扎,所以你提都不提,却劝你嫂子去上环?”

余钱儿怔了怔,有些说不出话来。

林姝:“你下意识也觉得避孕不生孩子合该女人受罪是吧?你们大队怎么宣传的?没有宣传男人结扎副作用很小吗?”

余钱儿摇头,“大家根本不听,不等宣传呢就去骂人,搞得妇女主任和赤脚大夫都很难办。”

林姝:“我们大队之所以被评上先进,因为我们大队的男人都是爷们儿,都知道疼媳妇儿,那些有几个孩子的男人前段时间趁着还没秋收主动去结扎了,没让媳妇儿受苦。”

余钱儿不敢置信地张了张嘴吧,半晌儿,“真的?”

林姝:“当然,我们大队的许老师,还是县作协文联的会员,是一名作家、诗人,很有名的,他带头结扎的。”

余钱儿眼睛一亮,“真是觉悟高啊,榜样!值得学习!”

林姝就带她去大队那边看看。

今儿公社给大队颁发了先进大队的奖状和锦旗,缴纳公粮的先进都没有锦旗,可见优生优育政策很重要,后面肯定会抓得更紧。

傍晚时分上工的社员们也纷纷回来,见到林姝就跟她打招呼。

余钱儿一路听社员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觉得很不可思议。

陆家庄大队是怎么说服男人们去结扎的?

“嫂子,男人结扎不是会伤身体,以后没力气干活吗?”

林姝:“那是男人们不想结扎的狡辩而已,我了解过男人结扎的方式,手术比女人结扎上环容易多了。你如果开刀手术,需要时间和营养恢复,肯定会伤身体呀?但是他们结扎影响很小,根本没关系。不过现在忙秋收了需要劳动力,大队没时间给社员请假,所以等秋收结束后再去也是一样的。”

去了大队,就见一群男女老少围在大队通知墙那里看支书写表扬信和光荣榜。

公社发的先进奖状和锦旗已经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墙上,那红艳艳的公章,别提多气派了。

余钱儿忍不住去和陆老爹等人取经,说了自己大队的困难,希望陆老爹能去他们大队指导。

陆老爹忙着呢,现在不断有人轮流去公社结扎、上环,后续也得他这里复查,即便不用对妇女进行身体检查,但是也会问问有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有就开药或者去公社卫生院检查。

再者秋收开始,天气冷热交替严重,不少老人孩子开始感冒,他是真的走不开。

林姝建议道:“你可以让他们过来学习。”

余钱儿觉得这样好。

晚上大队开骨干社员大会,余钱儿就拉着余林参加了,感觉学到很多。

第二日一早在陆家吃过饭二人便赶着两辆车回去。

来时心情沉重,回时干劲十足。

傍晚到了榆树林大队,两人直奔大队找书记和大队长,把陆家庄的情况说了一下。

支书和大队长都不信,“骗人吧?”

余林:“我们亲眼看见的,还有公社奖状和锦旗呢,骗谁啊?”

俩干部对视一眼,又让人把赤脚大夫和妇女主任叫来,商量一下。

余大夫和姜主任也是不信,“男人都主动去结扎?”

余钱儿连连点头,拿出她的笔记本,“这是我抄的光荣榜,名字都是真的,那可没假。”

余大夫和姜主任立刻认真地翻看起来,是真的!

别人他们不知道,这个许诗华可非常有名呢。

于是大队立刻组织赤脚大夫和妇女主任去陆家庄学习,同时支书和大队长也在家里宣传起来,把青县陆家庄大队拿来当典型讲给社员们听,争取秋收结束就让自己大队的男人们去结扎。

过了两天余大夫和姜主任就背上粮食和衣物去陆家庄蹲点儿了。

陆家庄大队原本有些男人还在观望、甚至嘲笑已经去结扎的男人们,乃至有那么俩结扎的男人被邻居亲朋挤兑得都有些后悔,结果看榆树林大队特意来学习,他们又觉得很骄傲。

普通人不够优秀,但是也有显示优越感的需要,所以喜欢拉祖宗或者团体强者给自己长脸。

自己大队被人追捧学习,他们就有了优越感,不但不再后悔结扎,反而一个劲儿地劝其他男人也赶紧去,不要影响大队的先进声誉。

一个学一个,形成了氛围,于是有些落后分子也趁着秋收间歇不算忙的时候请假去公社做了结扎手术。

很快除了榆树林大队,青县其他公社、大队也派人来陆家庄大队学习,搞得陆家庄大队最懒的混子都勤快起来,最脏最邋遢的家庭都收拾得干净起来,生怕被人笑话连累大家伙儿丢人。

而林姝也没闲着。

为了支持陆老爹的工作,她跑了一趟儿县里,去看二姐和姜老太,顺便去县委打听一下各公社、大队优生优育宣传情况,然后把各地数据记下来。

回到大队以后,林姝就让支书搞了一个青县多公社排行榜,把其他公社和大队上环结扎的人数也公布一下,以此显出陆家庄的先进性。

支书就在大喇叭上大声吆喝,“大队先进就是社员的先进!是你们的先进,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功劳!这说明咱们大队的社员觉悟就是高!”

这么一吆喝,剩下那批落后分子又被其他人催着、鼓励着,也排队去公社上环或者结扎了。

前来学习的其他大队干部直接惊呆了!

“怎么他们大队的工作进展得如此顺利丝滑?”

“简直没有什么阻力!”

“不可思议!”

惹得县、市记者都来采访秘诀。

这时候林姝特意写了一片《响应号召,全民优生优育》的倡议书。

在她看来既然计划生育不可避免,那不如大家更积极主动一些,提前行动提前掌握主动权。

原剧情中当地可是计划生育重灾区,各种大家网上以为是段子的案例这里都有,有些惨不忍睹。

可其实计划生育是看总体人口数的,如果最近几年的人口比例正常,那到时候就不至于一刀切直接上大招。

至少这两年他们主动推行优生优育,大家都有这个概念和觉悟,到时候推行计划生育,计生办的人也不会太过火。

现在社员们配合大队,那以后计划生育的时候大队干部也不会不留情面不是?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生了三胎的愿意克制一下不再继续生四五六胎,那么等计划生育的时候新人夫妻想生两胎也是可以的,毕竟当地这几年婴幼儿的总体数量不太大,数据不爆上面也不会急,不急就不会往下压任务,/>

而且据她了解,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独生子女都出在城市双职工家庭以及干部家庭,毕竟软肋在嘛,大部分不能像农村超生游击队一样四处躲藏,来之不易的工作总不能丢掉吧?

而大部分农村家庭,哪怕计划生育也是二孩儿多,毕竟农村需要劳动力嘛。

一胎是女儿的,过几年还能生二胎,即便很多一胎是儿子的过几年也悄悄生个二胎,之后交点罚款主动结扎,计生办也不会怎么样。

最被针对的是那些重男轻女家庭,已经有了俩女儿还四处躲藏生儿子,结果这种人家往往会继续生女儿,非得生三四个女儿之后才有个儿子。

这种情况一个村顶多有那么两三家,是计生办围追堵截的重点。

毕竟计生办也有计划任务么,这种超生家庭就是重点计划对象,是用来完成任务的。

林姝不想粗暴纠正重男轻女的观念,因为这是几千年复杂生态环境积累下来的,即便21世纪重男轻女都很普遍,她可不会自恋自大地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个。

她现在主要宣讲优生优育的好处。

家有两三个孩子负担不算重,日子过得轻松,吃饱穿暖不困难。

若是家有四五个孩子,那不管吃饭穿衣肯定比别人差,一年到头吃不了两顿肉。

再有身体不好的,生一堆不是生病就是残疾的,不但不能改变命运还会连累爹娘。

与其生一堆孩子,盼着孩子有出息,不如自己努力干活儿多赚工分,多跟着大队搞副业赚钱,让家里吃饱穿暖还能时不时吃顿肉!

她不拽词儿,不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语气指责别人,只是举例子,用活生生的案例具体到县公社大队生产队某户人家,孩子多的和孩子少的家庭条件对比那是相当明显的。

你要是不信,你对比一下自己身边,难道不是如此?

而优生优育男人很关键!

你们主动选择避孕套或者一劳永逸去结扎,就避免妻子开刀结扎、上环等带来的损伤。

爱媳妇儿就要拿出行动来,不要整天油嘴滑舌。

另外林姝也润物细无声地洗脑那些嫌弃家里闺女多没儿子的人家,倡导各大队革委会应该保护、照顾无儿子家庭,新社会不要出现吃绝户现象,不要让无儿子家庭被霸凌。

如果让大家看到多女儿或无儿家庭也能过得很好,不会被欺负,那等计划生育到来,已经有了两三个女儿的人家,也不必东躲西藏拼命生儿子。

没儿子,好好培养女儿,不管招赘还是将来让女儿的孩子跟着自家姓,如此不也和生儿子一样?

另外,社会在进步,以后大队副业、公社办厂越来越多,大家都能进厂打工赚钱,女孩子有耐心、擅长做手工,也会赚更多钱。

只要都能养家,生男生女有什么区别?

想想自己女儿和儿子,哪个更让爹娘省心?哪个更体贴爹娘照顾爹娘?

你生病谁伺候?

你心情难受的时候谁陪你纾解?

只怕你都憋屈死你儿子也看不出眉眼高低,还怪你咋没给他洗衣服,而女儿就会安慰你照顾你了。

从大部分数据来看,给爹娘惹祸的儿子是女儿的几十倍。

农村那些吃喝嫖赌、奸懒馋滑、不务正业、酗酒、家暴打爹骂娘的混子,十有八/九是男人。

这样的儿子和有出息的女儿?

你要哪个?

所以你一胎生个女儿你是走大运好吧!

你要是有俩闺女,你上辈子积大德了,有俩懂事贴心的闺女,你这辈子都多活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