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受欢迎(1 / 2)

第133章 受欢迎

到目前为止, 他们已经接了150大包的订单,一共三万支线香。

如果香泥儿充足的话,陆二哥使使劲一天一夜就能做出来, 两天就很轻松。

做完理香晾干烘干两天也足够。

关键是得备齐材料, 处理好原材料,及时磨出需要的香面儿, 然后还得和面揉面等工序,这就比较费时间。

好在大队全力支持,大队长大儿子张桂起每天赶着驴车出去收各种材料, 松木、柏木、榆树皮拉了两车回来,足够用上一段时间的。

如今野地里艾蒿、菖蒲、野薄荷等长得郁郁葱葱,割了一茬儿还有一茬儿。

大队长还让人在沟沿、地头、河边等地方见缝插针地栽种薄荷, 必不能让制香厂短缺了材料。

林姝把包装袋交给李婶儿, 她精力旺盛,能张罗事儿, 组织一帮子老人孩子粘纸袋。

工分由大队长评估。

六千个纸袋, 十来个老人孩子三四天就能糊起来。

哪怕一天给他们五个工分, 他们都乐意得很。

转眼麦子熟了。

按照约定,麦收的时候制香的社员得停下来去参加抢收粮食。

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命根子, 那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可陆大哥还想出去拉订单呢!

而且制好的香最好窖藏一段时间退火, 所以最好每天不停地挤香,把烘干晾好的香窖藏起来,等他拉到订单就能直接发货!

陆大哥就跟林姝商量, 让她跟支书和大队长嘀咕嘀咕, 别把人手都抽走,起码让陆二哥和方荻花在家制香吧?

林姝给他出主意, “大哥,你让支书去公社找秦主任呀,农机队帮咱们大队多收一天麦子不过分吧?”

奋斗公社今年又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还添置了三套小麦收割机。

虽然现在的小麦收割机只能把麦子割倒不能脱粒,更不能打包麦草,但是也比社员们挥着镰刀割得快,还省力呢。

一个人一天累死累活能割两亩麦子,还得配一个负责打捆的。

他们这种割麦机虽然比人家农场的联合收割机效率低,但是一天怎么也能割倒二十多亩地。

一台拖拉机干一天的就顶陆二哥他们干好几天的了。

自然也能把陆二哥他们替换出来制香。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陆大哥就跑去跟支书和大队长说,想让支书去跟秦主任说。

支书吧嗒着烟卷,“瞅瞅我这烟哪里来的?”

陆大哥不抽烟,自然不关心这个,只想让他去公社跑一趟。

大队长笑道:“支书已经去过啦,秦主任同意的。”

烟自然是秦主任发的,支书没舍得抽呢。

原本他俩想去公社耍赖的,结果秦主任说“陆家庄大队比其他大队田地多,人口多,缴纳公粮也多,收割机多干两天也是合情合理的”。

听听,人家领导说话就是不一样,不需要你耍赖,人家直接理由都给找好了。

有拖拉机帮忙,现在收麦子快速很多,还省力呢。

弯着腰一天天割麦子有多累?

哪怕最壮的男人都打怵,每次麦收都是咬牙挺过来的,谁不得脱三层皮掉五斤肉的?

于是社员们热火朝天忙麦收的时候方荻花和陆二哥他们也没用下地,忙着制香呢。

陆大哥作为大队会计自然也很忙,不过他和陆绍材不一样,陆绍材是笨还不上进、偷懒,陆大哥是为了偷懒肯想办法。

从上任到现在他一直在抓生产队会计的业务能力,以定期竞赛的方式培养他们,每个月评选一次记账最优秀的生产队会计,然后挂流动红旗。

培养生产队会计的同时,他还把各生产队的记分员也拉拔了一下,让他们辅助记账。

这些人能耐起来,那他不就轻松了吗?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让陆平帮他算账。

虽然陆家庄大队有知青,知青们普遍比乡下人有文化,但是大队一般不用他们参与记分和记账事务,顶多会请两人当小学老师。

陆平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学习还行,按照要求帮忙记账、算数倒是还不错。

陆大哥就毫不留情地压榨儿子了。

原本陆平应该和其他小学老师、学生一起去地里拾麦穗、捆麦子的,现在被陆大哥拎到大队帮忙记账。

大队长等人以为他想培养儿子以后接班,后来发现压根儿不是那个意思,陆大哥是为了能自己脱身出去拉订单!

这事儿上瘾的。

陆大哥亲自扛着那五十包卫生香去了一趟印刷厂交货,顺便再定一千个大纸袋,五千个小纸袋。

交货的时候他给吴大姐送了一小筐子蜜杏。

家里的杏子熟了,黄澄澄的,蜜甜。

吃他的嘴软,吴大姐很热情地给他介绍客户,领着她跑了一趟纺织厂,现场给人家点香,挨屋放。

虽然纺织厂才购进了一批虎牌卫生香,但是比他的贵且味道好像还没他的好闻,质量吗看着差不多。

这东西消耗量大,纺织厂买的存货只够一个月的,所以又从他这里订购了一百包。

一百包就是130块!

目前原材料很便宜,一百包差不多能赚50块!

陆大哥激动得恨不得跟吴大姐拜把子叫人家亲姐。

临走时候他又送人家一大包香,“大姐,以后你家的卫生香我包了。回头等我家桃子熟了,我还来给你送。”

吴大姐一高兴,非要请他去旁边国营饭店吃饭,顺便卖给饭店两大包卫生香,还卖给一个顾客一大包。

对于必须买卫生香的人家来说,有便宜且质量一样好的产品,那人家当然买便宜的啊。

说起来陆大哥那和气的性子加上幽默的谈吐本身就容易博取好感,再加上他有一张虽然上点年纪却依然英俊的脸,以及虽然三十多却依然透着股子清澈愚蠢的少年气,就很博取中老年妇女的好感。

不只是吴大姐,国营饭店的女服务员都被他逗得咯咯的,说她大舅在化肥厂也要帮他拉订单呢。

他根本不用卖力推销自己的卫生香,人家看见他卖、想到自己需要就会买。

可陆大哥不觉得他是靠脸打开的市场,他回家一通显摆自己如何如何舌灿莲花,如何卖力推销团结香,如何用过硬的卖货技巧打动顾客。

他甚至总结自己的卖货技巧,想要培养陆家庄大队的业务员。

当然现在只是想想。

于是从大队干部到社员们,得空就喜欢听他摆卖香的龙门阵,真是百听不厌。

陆会计牛啊,出去就能拉订单回来,从不空手!

有订单制香厂就能挣钱,挣了钱他们年底也能分红。

之前还有些忐忑的人现在吃了定心丸,肯定赚钱的事儿那犹豫什么?

干呐!

于是陆二哥制香小组就心安理得地不去下地,天天在家里制香了。

姜卫东那里更不用费劲。

卖东西就是这样,自己出去推销可能费尽口舌都打不开市场,可同样的东西如果有身份的人推荐就会非常容易。

这不姜卫东回家觉得家里有潮味儿先点了几支香,又拿了一小扎样品想去找厂办主任,想推荐一下以后厂里改买本地香。

姜老太则喜欢林姝做的大米发糕,自己不吃独食,拿了一个去给韩芸送。

韩芸鼻子尖,追着问她家里换香了哪里买的,比虎牌儿好闻。

姜老太不懂这个,随口说姜卫东带回来的。

于是姜卫东也没用费劲,只把带回去的样品香分了分,韩芸给他们工会定了一百包,轧钢厂也再定两百包,并且决定以后都从陆家庄大队采购。

主要是这个便宜也好闻。

厂办主任也得了姜老太半个大米发糕,知道是林姝他们大队搞的香便主动出去帮忙宣传了一下。

于是又给陆家庄拉了两百包的订单。

对于偌大的工厂一百包卫生香才130块,比虎牌儿还省20呢,既然必须得开销那干嘛不买便宜且质量也不错的?

韩芸跟姜卫东问问林姝在家干啥,忙不忙,又拿了几丈布让姜卫东捎过去请林姝帮忙做几条裙子。

尺寸她都量好了,写在之上,钱也提前预付,一条裙子给两块二。

余下的布料不用拿回来。

这日姜卫东先去黄县再转去奋斗公社接林夏,一起去陆家,他顺便取第一批卫生香。

林夏刚从外面实地测量回来,虽然戴着斗笠,可脸还是比以前晒黑了两色号。

姜卫东帮她拧了手巾擦汗,盯着她瞧,“呀,你是不是又瘦了?”

林夏摘下斗笠挂在办公室墙上,“不可能!我下乡有工资补贴,吃饭管饱,我吃得可多呢。”

姜卫东:“那肯定是因为没荤腥,一会儿去村里看看谁家有不下蛋的老母鸡买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