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初次见外公外婆(1 / 2)

沈茉自己就是学医的,没想到为两个孩子感到这么头疼。

“暂时先用你的办法试试看。”

……

晚饭后,陆青阳让刘婶带着小石头和小鱼儿去里屋玩,自己则和沈茉一起,坐在了父母方仲文和丁盼云对面。

客厅里灯光温暖,茶香袅袅。

陆青阳斟酌了一下言辞,开口道:“爸,妈,有件事想跟二老商量一下,我们想着,下个月就搬回锣鼓巷那边的那套四合院去住。”

丁盼云正拿着毛衣针,闻言手停了一下,有些意外:“在这里住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想搬了?大院里头什么都方便,邻里也都熟识。”

方仲文没说话,只是端起茶杯,等着儿子的下文。

陆青阳身子微微前倾,语气诚恳:“主要是为了两个孩子小石头那孩子,精力旺得像个小马驹,咱们这屋里院外,他跑几步就到头了,难免磕碰。

锣鼓巷那个院子宽敞,有他撒欢儿的地方。

小鱼儿呢,就爱安安静静地画画,那边我专门让人给她辟出了一间东厢房做画室,光线好,也清净,颜料画纸随便她铺展,不用担心弄脏哪里。”

他看了一眼沈茉,沈茉也轻轻点头,接口道:“是啊,幼儿园的老师也说了,两个孩子性子特别,普通的教法不太适合他们。

搬过去后,青阳和我也打算调整一下,多抽出些时间亲自陪着他们。

青阳说得对,孩子小时候,父母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正需要咱们好好引导,把他们的性子往正路上带。”

陆青阳接过话:“我和小茉都还年轻,事业学业固然要紧,但孩子的成长就这几年,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

我们想着,给他们创造一个更自在点的环境,我们也多上上心,看着他们,陪着他们,这比什么都强。

总不能因为咱们大人图省事、图习惯,就委屈了孩子的发展。”

方仲文一直安静地听着,“我们老一辈,以前条件有限,很多时候顾得上吃穿就不错了,顾不上这些细的心思,现在你们有条件,又肯花心思,这是好事。”

丁盼云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不舍,但也透着理解:“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就是这一搬走,平时想看看孙子孙女就没这么便当了。

不过,为了孩子好,我们也没意见,就是你们俩,以后又要忙外面,又要顾家里,可要更辛苦了。”

沈茉柔声说:“妈,您放心,离得也不远,我们一定常带孩子们回来看您和爸,您二老想他们了,随时过去住几天也行,那边屋子都收拾好了的。”

陆青阳补充道:“刘婶也跟着咱们过去,至于陈老师,她其实干的很好,但是女儿说最近说要接她过去养老,和我们提了要走,我会再重新找两个靠谱的老师,好好引导他们。”

丁盼云虽然不舍得,但是由于两个孩子的特殊性,也只能如此了。

陆青阳将想法付诸实践时,才发现要在八十年代初的京城,寻到两位既符合要求又愿意上门授课的私人老师,并非易事。

通过方老爷子、周放乃至医学院教授等多方关系打听、筛选,折腾了近一个月,总算以远超普通教师薪资的顾问费,请来了两位让他满意的老师。

教小石头的是一位姓杨的退休老师傅,据说早年曾在体校带过体操苗子,因伤退役后,一直在少年宫带着孩子们练基础。

一看小石头,便点了点头,只说了句:“是块好料,就看怎么琢。”

教小鱼儿的则是一位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姓苏。

她身上还带着学院派的理想气息,不像寻常人那样试图“纠正”小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反而在她那些充满奇异线条和大胆用色的画作前看得入神,会轻声问:“鱼儿,能告诉老师,这片紫色为什么在这里跳舞吗?”

家里的人手也增加了。

陆青阳深知刘婶年纪渐长,独自操持这么大的新院子力不从心,便通过街道介绍,找了两个手脚麻利、背景清白的年轻保姆。

刘婶俨然成了“总管”,带着她们熟悉家里的规矩、每个人的喜好,怎么打扫这宽敞的院落,怎么照料那几盆陆青阳特意移栽过来的花草,怎么准备两位老师和孩子喜欢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