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迷茫的小八(1 / 2)

第28章 迷茫的小八

他该怎么办?

这是巴小霸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自从上次跟周数谈过以后, 他就一直纠结在里面出不来,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之前还可以用“小统需要他不能离开”之类的理由麻痹自己,可是今天他看到了实验室里生机勃勃的统,巴小霸知道他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要找寻个目标啊, 小八!

巴小霸默默的对自己捏紧了拳头。

一事无成的男人……谁都不会喜欢, 不要让小统看不起你。

可找到目标谈何容易?

有些人类终其一生都过得浑浑噩噩, 满足本能就已经心满意足,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毫无方向, 何谈更高的价值追求。

巴小霸,他见过宇宙间生生不息宏大场景,也曾拥有过数不尽的财富和诱人的奖励,他的本体甚至能连通万界,见证过无数文明的兴衰繁衍。

即便是成为系统智能,小八做任务也是轻而易举, 几乎从来不需要花心思去计算(踢到铁板的时候除外)。别的系统终极一生都在追寻的目标,他随随便便就得到了,没有半点挑战。

无敌, 真是寂寞如雪。

于是找不到目标的小八决定自暴自弃。

他要堕落!他要离家出走!他要出海去找寻人生目标!

为此他还特地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利用浴室门外的异空间攒一些零件。鸭子电单车现在没有行船的功能,他得想办法改成水陆两栖,然后一个人去茫茫的北冰洋与巨鲸搏斗!

得知这个计划, 保姆齐格吓得面色如土, 忙不叠的拔走了鸭子电动车的车钥匙。

“不行!小八你不能去北冰洋!”

齐格苦口婆心。

“你要是走了那宁小统怎么办呢?!你们不是一直形影不离的吗?!”

“小统……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了。”

巴小霸低头, 擡脚踢飞了一块石头。

“他在忙着育种,我知道那是正事儿, 他不会搭理我了。”

齐格心塞塞。

他现在终于理解了王烈的心情。

带孩子果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青春期的小孩, 情绪起伏之大,脑回路真清奇,令成年人招架不及。

“也没有不理你吧。”

齐格耐心地说道。

“大前天你们不还在食堂打过招呼?还有每天晚上回家你们不都还住在一起吗?”

“小统最近都不回家!”

小八控诉道。

“打招呼算什么?他跟你还打招呼呢。小统是最有礼貌的小孩,农场里的大黄他也打招呼。”

不生气不生气,大人不跟熊孩子一般见识。

齐格深吸一口气。

但再怎么样也得好声好气的劝,不然容易逆反。

“那他搞研究,你也搞嘛!你这么聪明,稍微学一学也可以去育种实验室,粒子锅炉都搞得明白,未必就比那苏航他们差。”

听他这样说,巴小霸轻轻摇头,

“学不了的。而且学也没有意义。”

“在育种这个领域,谁也不可能超过宁小统,哪怕是张教授,他们也只能在这个阶段提供帮助,迟早是要被抛下的。”

而他,现在已经被抛弃下了。

见小八一脸寂寥,齐格就知道自己刚才那段话全白说了,只得转移话题。

“总之,出海肯定不行!”

他继续摆事实讲道理。

“你自己造能造出什么船?最多是踩着到公园的湖里泡一泡。我们蓝星70%以上的面积都是水,海洋大得一望无际,你这小身板一个浪打下来就没了。”

“而且那北冰洋也不是我们华国的海域,那边靠近北极圈,有很多外国军舰巡航。你一个小孩,又没有驾驶证和行驶证,车都开不了你怎么开船?!”

听他这样说,巴小霸反问道。

“那你有开船的驾照吗?”

齐格一愣,下意识地点头。

“我当然有,我是特勤员嘛,我什么证都有。”

“那你跟我一起去不就得了?我来造船你来开,咱俩都合法。”

齐格:……

“不是,话不能这么讲……”

齐大哥脑门上的冷汗都流下来了。

“造船不是说说就完事儿的呀。你要造船……那至少也得造能跨海越洋的大船,咱俩总得吃喝睡觉吧?海上不比陆地,一路开到北冰洋那也得个十天半个月的,各种物资都得齐备了才能出发。”

他本意是制造一些困难,让小八知难而退。

谁知巴小霸是个驴脾气,越说不行就越要干,没宁小统辖制他更加无法无天,直接把齐格的托词当了真。

因为要造能跨越大洋恶船,小八也不像之前一样四处闲晃,每天从实验室回来就一心钻进速装房,有时候连吃饭都不去。

齐格以为这孩子想通了。

这个当口,育种实验室传出了好消息。

宁小统的变异根瘤菌融合成功,可以适用于荒漠农场的土地。而因为融合变异根瘤菌的经验,大豆与梭变1号土豆的叠加性状也进行得格外顺利,很快便培育出生产周期短且能够适应本地环境的豆种。

齐格很高兴,他还特地跑去速装房敲门,告诉巴小霸这一喜讯。

巴小霸站在门口,没请他进屋,齐格发现他似乎在搞什么奇奇怪怪的手工,屋里堆积了一些的金属板和铸件,看上去都旧旧的。

奇怪,这些材料是打哪儿来的呀?

但兴奋中的齐格没想太多。反正戈壁滩嘛,每年都有不少车抛锚在这儿,也许小八出去溜达一圈,捡了一些破烂回来也说不定,

他粗略地扫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便又把注意力转回到大豆上,兴致勃勃地讲了一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巴小霸听后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齐格有点尴尬,觉得自己有打压巴小霸之嫌。明明人家之前还因为小伙伴太过优秀而失落,现在又听到新成果,怕不是要自闭了吧。

吓得齐格摸了摸鼻子,干笑了两声便溜了,

他走得匆忙,并没注意身后响起了滋滋拉拉的焊接声。

再说回宁小统。

宁小统使用的原料是汉东省的秋大豆。汉东大豆根系不算发达,但适应性强于其他品种,可以对抗低温干燥且不容易烂根。

宁小统用它叠加梭变品种,强强联合,成功保留了产量优势。

如此一来,作为新一代主材的汉东大豆,在不增加根瘤菌共生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小幅产量增加,而且生长周期更短,大约四个月可成熟。

宁小统还是不满意。

四个月的生长期不上不下,实在尴尬。

任务期限6个月,梭变系速生种通常三个月就能成熟,这样就算遇上减产,只要不太夸张,总归是能靠周期弥补上去的。

可汉东大豆的生长周期变成4个月,一个任务期限只能种一茬,剩下两个月还浪费了。

还得继续改良。

宁小统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一边改良现有的广汉秋大豆,另一方面重新培育出周期更短的豆种,争取能在剩余的两个月再种一茬,

补种的短期豆,对产量可以不做要求,但必须符合任务要求的成分标准。而汉东豆的改良方向则是去除小果化,让大豆的豆荚变得更大更长,单亩大豆产量更高。

他开始反客为主,给师兄师姐们安排任务,

叶老师负责筛选朝短周期大豆品种,苏老师需要在云计算平台上添加新的模块,测算特性几率及相冲相克的组合关系。

至于张教授,她负责统筹试验田的种植工作,包括前期的土地整合和实验全过程追踪,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为正式种植制定方案。

“新的汉东豆根系更发达,搭配融合改良后的根瘤菌,固氮能力被原始样本提高80%,而且对于土壤和环境的要求更低,数据已经非常出色。”

张芸教授转动观察镜,把焦点落在了根瘤菌分布的位置上。

“你们看,根瘤菌都集中在主根的上部,侧根在土壤表层之下几厘米,也发现有根瘤菌繁殖,这大概就是它固氮含量多的原因。”

“要发挥这种优势,需要大孔隙土质,透气性一定要好,耕翻深度20厘米,而且还要防淤水。”

“农场的土很适合。”

张芸老师放下观察镜。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统必须要注意根系的发育,不能无限制的扩张,否则会影响到单亩种植数。大豆植株强壮是好事,但不能把营养都用在根瘤和茎干上,我们需要的是果实。”

“我联系到了最新型的联合农机。对方答应送一台试验机过来,可以实现翻耕、垄作、耙茬、深松,还附带一名操作员。”

“以目前的土地面积一台农机足够。但考虑到未来还能获得大量的土地,让农机公司的人来看看也有点必要,至少他们得知道我们需要什么。”

张教授的建议也是经过农场管委会讨论的,选择了一家国产农机公司,只告诉他们是在试验新品种作物,并在田地附近为他们提供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