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选择去治水,农业遭受蝗虫灾害,而治蝗需先治水,平衡水土关系,才能降低蝗虫灾害。
而李泰则是去了山势较多的地区,那里因为山多,河道也不少,通路非常难。
李泰当时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把人迁出来。
当地知县和他说的话是让他决定来这里的原因。
我们不能因为这片土地长了尖刺而拒绝人民驻扎在这片土地上。
如果没人驻扎在这片土地上,那这片土地迟早会变成无人之境。
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望而却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让艰苦的山区也能成为人类宜居地。
那一刻李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人在出宫前就放弃了自己所有爵位封号带来的利益,他们生来已经是幸运了,不能再毫无作为还理所应当的霸占那么多资源。
另外四位公主也一样,她们不再享有公主这个名号所带来的荣华富贵。
他们每个人都要去参与生产,在劳动中感受着生活的真实,在付出中体会着奉献的快乐。
四位公主也在不同的地方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发光发热。
襄城公主成为长女,女工对她来说最是熟练了,所以她投身到了纺织工坊。
她一头扎进工坊,与织工们同吃同住。
白天,她穿梭在织机之间,仔细观察每一道工序,学习织工们的精湛技艺;夜晚,她在烛光下翻阅古籍,研究各种纺织图案和技法。
她不断尝试将不同的丝线进行搭配,创新出了许多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布料。
她学习了先进的纺织工具并引进,提高了纺织效率,让工坊的产量大幅提升。
在她的努力下,工坊的布料不仅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还远销到其他地区。
南平公主进入了医馆,她在宫中原本就接触医术,尽管没有多么厉害,但普通病症她还是可以的。
进入医馆后,她会虚心向郎中学习医术。
她不怕脏不怕累,亲自照顾病人,为他们煎药、换药。
她跟随郎中上山采药,辨认各种草药的特性,了解它们的功效。
在学习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从未放弃。
她还经常组织义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百姓免费看病送药,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
遂安公主去参军了,在军营中,她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
无论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是复杂的战术学习,她都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比许多士兵表现得还要出色。
在军营里,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份,在那里,她就是众多士兵里的一个。
而李丽质则选择了投身教育事业。
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想要为大唐培养更多有学识、有担当的人才。
于是她跑到了大山里,还碰巧遇到了李泰,兄妹俩就这样相互扶持。
李丽质在山区里创办了学堂,不过以她的能力,最多教七八岁的小孩子。
她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小孩子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她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小孩子从懵懂无知、调皮捣蛋变得聪明懂事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