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微微颔首,很欣赏他的自信,这件元代瓷器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很符合元代中晚青花瓷的特点,虽然这个罐子并不算大,只能算中等个头,不过造型颇为不错,胎子轻薄,色白致密,釉白中透着闪青,从整体工艺上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算得上是元朝瓷器的精品之作了。
果然,没过多久,经过评委裁定之后,确定此瓷器乃是元代中晚期的真品,因为保存完好,器型端庄贵气,画面淡雅有趣,工艺不俗,给予了七百八十万的高价。
一听这价格,方路眉头便顿时一皱,不过又立刻释怀,抱臂冷笑。
童费宇脸色更不好,这个价格远远低于他所料的价格,本来他是想用这个大罐子来个绝地反击,这下可好,只比方路多了不过几十万,最后六场算起来的话,仍然屈居下风。
他几乎想都没想,立刻向评委提出抗议,绝对价格打得过低,至少也得值百万。
然而,评委哪会把他的判断放眼里,一个个老江湖几句话就说得他哑口无言。
赵卓看得暗暗发笑,其实这罐子若要评估到百万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那是要在童家的拍卖行里,斗瓷节上的精品实在太多,所以考核的因素也就非常复杂,一点点小小不足便足已放大了。
他笑完,便朝着纪小帆说道:“小帆,这可是你扬眉吐气的好机会了,等会儿上场可得好好表现一下。”
纪小帆不由一笑,胜券在握的道:“赵大哥放心,我的东西上场,保证让他们大开眼界”
赵卓微微笑着,纪小帆虽然比起其他二人来,在天资上并不逊色,只是他为人颇为低调,甚至于还有一些不自信。不过在和自己混了这么久,凭着培养起来的过人眼力,这份自信也得到了填补,等到他上台,便能够为纪家年轻一代正名了。
级鉴定师 第四卷 鉴宝大会 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
第九十一章乾隆重器
纪小帆的东西一展示出来,便引起众人纷纷揣测,因为他所拿出的这个大罐子个头虽不小,但是通体却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有的便是一片天蓝的釉色。
要知道,图案对于一个瓷器的价格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图案就等于在价格的考量上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且,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手艺高超的匠师倍出,其绘画的工艺亦独具匠心。
不过,这罐子一出现,外行人揣测,内行人却是眼前一亮。
首先看这罐子的造型,颇似元代之物,元代的瓷器几乎都是以景德镇为主,其所使用的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类为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一种为国产料,发灰较淡,多为民窑所用。
然而这一个罐子的蓝,却和这两种料都有所区别,其蓝宛如弧光山色,云霞雾霭一般,给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便有个老收藏家失声叫道:“钧窑瓷”
赵卓微微一笑,暗道这收藏家眼力不俗,宋代的五大名窑只要少数在元代还有生产窑器,而且在景德镇已经占据主流,无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都有大量生产,所以名窑之器也渐渐走入末世。
然而,人的名树的影,五大名窑之器地位仍然非凡,钧窑之器素来以独特的窑变技术闻名于世,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这件钧窑器的蓝色恰好就是窑变之物,看似普通的宝蓝色,然而细看之下,因为窑变而产生的万千变化聚于一体,让人越看越有味,越品越惊艳。
童费宇和方路二人眉头都同时一皱,显然没料到纪小帆竟然还能拿到一件元代的钧窑器,而且色泽所体现的工艺相当高超,在这样的万变蓝色面前,似乎连图案都显得多余,众人才豁然明白工匠的心思,此一色已能让万千图案逊色了。
钧窑器的出现引得场中一片议论声响,最终在评委的鉴定下,确定为元代真品,而且价格高达九百万
这价格一定,纪小帆的嘴角也不无几分自豪起来,童费宇二人脸色都浑然一变,三小的比赛已是尘埃落定。
童费宇咬牙切齿的看着纪小帆,怎么也不能相信三人比赛中自己不仅败,而且还沦落为第三。
然而,当他目光落到赵卓身上时,连手都在颤抖着,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所拿出来的瓷器更是自己望尘莫及,这一刻,童费宇一直以来高傲的内心就象玻璃一样破碎掉了,怎么凑都再凑不回来。
方路也是颓废的坐在椅子上,长长叹了口气,虽然不甘心但是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三小的争斗将瓷器的价格一下子提升到九百万的高度,后面上来的参赛者纵然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所拿出的藏品却离这个价格有颇长的距离。
时间飞快的流逝着,终于轮到了童冬阳上场,童冬阳的表情有些阴沉,显然也对于赵卓的前两次出手有些压力,毕竟如今二人的差距仅为一百万,这个数目在元明清三代器而言是非常微弱的,所以这一次对他而言也是背水一战了。
不过,他的脸色又充满了自信,甚至于还有一种轻蔑的态度,似乎是在告诉赵卓,虽然价格逼近,但是这东西一拿出来,便可谓一锤定音了。
看着童冬阳沉着脸走上台,会场里的气氛也为之一凝,少有人知道他和赵卓打的赌,还以为这拿上来的东西是相当有分量,重到作为收藏者本身都有着很大的压力。
童冬阳小心翼翼的将东西拿出来,全场众人的眼睛几乎一下子都瞳孔放大,眼前这个瓷瓶简直可以用惊艳绝美来形容。
此件大瓶胎体高大,足有七八十厘米高,堪称大件之物,然而拉胚却十分规整,白釉纯净,使得粉彩绘画建立在优质的白釉之上,更显料彩的艳丽。
大瓶撇口,束颈,方折肩,弧腹微敛,圈足,颈部堆塑兰料釉夔龙耳,大瓶外口沿绘灵芝纹,颈肩部通体以大片胭脂红色为地,折肩处以黄彩勾勒摹绘变体蕉叶纹,华美无比。
瓶身巧借山峦为界,苍松为栏,绘画群仙飞舞,将瓶身画面连为体,形成通境效果,连绵不断,气势磅礴。底施松石绿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
景瑶亦忍不住掩嘴失声道:“好漂亮的一件乾隆粉彩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