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公章遗失(2 / 2)

“不仅是他签约的路上遗失的,那个看管章子的也是江一鸣刚安排的干部,我真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好了,这种事也能发生,还是省会城市,简直是闹大笑话了!”

雷亮说道:“只是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否则必定要追究江一鸣的责任。”

“那还真是太巧了,不仅是他签约的路上仪式的,还是他安排的人看管的,你说该不会是他故意的吧?”

沈元随口说道。

“他故意的?这有什么可故意的。”

雷亮摇了摇头道:“做这种事对他有什么好处?这次公章遗失,不仅让整个市政府的工作陷入被动,还影响了他个人的声誉。”

“至于当天签署的文件和协议,等新公章启用后重新补签即可,我实在想不到江一鸣这样做的意义。”

“你说的也是,那他们犯得错误还真够低级的,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沈元摇了摇头,也想不出江一鸣故意这么做的任何动机。

江一鸣可没有管这么多,下班回家后,打开电视,观看东江电视台。

今天的新闻中,不仅有省委书记杜家乐和省长李玄章的调研报道,还有省委副书记雷亮与东源化工的签约仪式报道。

江一鸣目光沉静,看着屏幕上雷亮春风满面的模样,摇了摇头。

随后打给李慕瑶。

“师姐,明天报纸的版面有没有雷亮书记的相关报道?”

江一鸣询问道。

“明天的没有,杜书记和李省长以及其他活动比较多,雷书记的活动报道只能放在后天了。”

李慕瑶说道。

“你安排一下,把雷书记今天的活动报道放在明天的报纸上,重点突出雷书记与企业签约的重要意义,版面位置要醒目,标题也要重新设计得更吸引人。”

“怎么突然关心起雷书记的活动报道了?”

“关心领导是基本的政治觉悟。再说,雷书记参加的是我们江城市的活动,我自然要大力支持了。”

江一鸣笑道。

“行,我来安排。”

李慕瑶没有多问,随即去落实了。

翌日一早。

江一鸣拿着《东江日报》走进办公室,翻开头版,雷亮的签约报道赫然居于要闻版,标题醒目,配图突出。

江一鸣满意的点了点头。

雷亮也看到了自己昨天的活动放在较好的版面上,对此还是很高兴的。

东江日报是东江省影响力最大的官方媒体,所以很多人都看到了江城市与东源化工的签约。

不过,作为干部或者普通群众,只知道市里又签约了一个大项目,其余倒没有什么感觉。至于东源化工是干什么的,他们没有几个人关心。

江一鸣拉着常务副市长孙海强商量公章遗失一事如何处理。

毕竟这么大的事,肯定要处理人的。

“海强市长,公章遗失一事,我们先商量个大致方向,再上政府常务会讨论。”

江一鸣说道:“你个人的意见是?”

“程绍东作为直接负责人,免职是肯定的,党内严重警告也要给一个,而且要在全市通报批评,以儆效尤。至于分管副秘书长,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秘书长肖明远给予诫勉谈话,并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孙海强建议道。

江一鸣点了点头,说道:“你提的处理方案较为妥当,不过程绍东跟了我几天,这件事也是我安排的,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对程绍东就给予党内警告,换个岗位吧。至于分管副秘书长和肖明远的处理,就按照你说的处理。”

“你不是觉得这个人不行吗,怎么还要维护他?”

孙海强疑惑道。

“我没有否认他的能力,换秘书纯粹是我个人的想法。”

江一鸣说道。

“你是觉得程绍东是肖明远推荐的吧?”

孙海强说道:“市长,有机会还是把肖明远给换掉,市政府的秘书长应该向着市政府,肖明远倒好,一心只想着向市委书记靠拢,对您这位市长反倒不够尊重。昨天的签约仪式,他全程围着雷书记转,听说没有您的签字,竟然还盖了市政府的章子,太没规矩了!”

“肖明远的做法确实有失妥当,但眼下稳定为重。”

江一鸣并没有做过多的表态。

肖明远他肯定是要动的,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否则不好处理。

毕竟肖明远背后站着雷亮,无缘无故的换掉,雷亮肯定会干预,到时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反而影响工作大局。

孙海强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也之事发发牢骚,毕竟肖明远连江一鸣这个市长都不够尊重,更别说他这个副市长了。

所以对他还是有些意见的。

不过,他明白,肖明远之所以敢如此放肆,正是因为有雷亮在背后撑腰。他们想要动他,岂是容易的事情。

到了中午,突然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江浙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东源化工集团涉嫌违规排放污染物一案。报道中附有现场照片,废水池泛着刺鼻的黄色泡沫,农田大片枯死。

报道中提到,江浙省环保厅多次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停产整顿,但东源化工仅作表面整改,依然夜间偷排。

为此,江浙省政府下令关停东源化工所有生产线,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这则新闻单独出现,其实并没有什么,然而东江日报这边也进行了东源化工的报道,一边是江浙省对东源化工的严厉查处,一边是东江市对该项目的大力表彰,称其为东江省重点引进和扶持的绿色标杆企业,两相对比,顿时引发舆论哗然。

一时间,东江市政府陷入被动,舆论质疑声四起,公众纷纷质问:为何东江省认定的污染企业,却被江城市奉为绿色典范?

“江浙省关停不要的重污染企业,我们却当成香饽饽引进来,还冠以绿色标杆之名,这不是天大的讽刺吗?”

“坚决反对引进污染企业,更不能弄虚作假欺骗民众!东江必须彻查此事,给全市人民一个交代!”

“江城市的环保标准难道和江浙省背道而驰?这种明目张胆的形式主义必须追责!”

“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和政绩,而忽略了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牺牲环境换来的GDP,有什么意义?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网络舆情迅速发酵,让江城市政府压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