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庚生自己也不明白这个神名是从哪里得来。
他是平民,家中传承些许陶艺,但也就会做些盆钵之类,不曾学过一点文字,唯一的爱好是玩石子,这个符文便是他用石子摆出来的。
妣辛决定用一次祭祀来争取神的启示。
祭台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搭高了一层,四面点燃的篝火比任何一次都要多,足以把整座祭台照得亮如白昼。祭台中央有一块巨大的泥模——部落要为新神塑像,但现在还不知道神的形象,那只是底座的泥模。
仪式开始后,他们要在鼓点中浇铸这只底座,如果神有所启示,那么便会在这过程中回应。
浇铸的过程由匠人来完成,庚生要做的,是在冷却后,打碎泥模外范,露出成型的铜底座。
祭祀选在临近黎明的时候。子夜的混沌气息虽然更浓厚,但是却不稳定,经过大半夜的沉淀,黎明前才是沟通神灵的最佳时间。
在四面合围的山脉的压迫下,人牲被用绳子捆住手腕,拴成一串,排队走上祭台。当密集的鼓点响起,祭台外围的人开始载歌载舞。
妣辛删掉了颂词中关于神的具体描述,只留下反复吟唱的、意为“光荣伟大”之类的通用祝祷——从玄鸟、巴虺到树神,更换祭祀神灵这件事,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鼓声和唱颂词的歌声中,匠人们挑着装有铜液的铁模上了祭台,开始浇铸。完成浇铸后,匠人便离开,而仪式还在继续。
“咚咚”的鼓点越来越密集,在节奏达到极限时,就会处死人牲,把仪式推向最高潮。
这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
庚生手持凿子,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时候,手起凿落,把泥模凿了一块下来。
人牲还没有处死,连铜液都还未完全冷却——这个时候打碎泥模,浇铸就失败了,也意味着祭祀失败了。
没有人能够理解庚生疯狂的举动,连那些被绑成一串的祭品都不能理解。因为太过不可思议,所有人都呆愣了几秒,以至于看着他又凿了好几下,才反应过来。
敲鼓的人张大了嘴,鼓声后知后觉地停下来。
主持祭祀的巫们扑上去拨开庚生,妣辛清楚地看到,碎裂的泥模中,尚未凝固的铜液在流出。她不顾烫伤,试图把泥模拼回去,但显然于事无补。
再下一个庚日,庚生被处以火刑。他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