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风豹骑,风字营(1 / 2)

北疆,见龙峡。

北渊士卒正在清理着见龙峡里的梁军余孽,并且将满地的尸首草草掩埋进乱葬岗中。

按理说他们此刻应该狂飙突进,尽可能地赶在大梁边军主力的支援到达之前,攫取更多的战果,搜刮更多的财货,并获得更多的战略活动空间,并没有太多时间浪费,但他们依旧在这儿忙着。

因为,这是后路,这是保障整个行军安危的重要一环;

更因为,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他们的主帅。

几乎所有人,在望向那个此刻策马南望的金甲身影时,眼中都带着几分艳羡。

二十六岁的三品武将、大渊将种、风豹骑主将、被不少人认定的“大渊自己的姜复生”、天穹王第三子、渊皇侄儿.

每一个头衔都足以让人羡慕到眼红,但就是这么多的头衔才能堆起眼前这个眼神睥睨,马蹄生风的天之骄子。

拓跋青龙!

凭借着精锐突袭和大军掩杀的连环招成功踏破了见龙峡之后,南朝,在他的眼里,就像是一个不设防的美人,朝他展露了怀抱,无尽的秀美和富饶等着他去征服。

他没有因此而自满,临走前,陛下的话,也尚在耳畔回响。

【此番南下,三路大军,朕欲以你为主,你能不能担起来?】

【好!朕会为你摆下宴席,并且为你准备好王爵,让你在你父王之外,能另启一脉!甚至你想要的,朕都能给你,只要你拿得出够份量的战功!】

【拓跋青龙,朕不希望瞧见一颗还未升起的将星陨落,更不希望世人骂朕识人不明!望你好自为之!】

正是这些话,让他没有任何目空一切的傲然,宁愿慢一点,也要踏踏实实地将每一步都走得稳健。

从回忆中醒来的拓跋青龙深吸一口气,接着便瞧见了眼前一股细小的烟尘。

一支斥候小队飞马而还,为首之人熟练地在拓跋青龙十余步之外勒马,而后飞身下马,小跑着来到拓跋青龙面前,恭敬道:“将军,我们发现了一支敌人的伏兵,约有千人。”

是的,拓跋青龙即使坐拥风豹骑这么强悍的骑兵,还是在突袭攻破了见龙峡的情况下,他依旧没有冒进,而是老老实实地派出斥候,扫清前路。

而现在,他果然听见了他最不想听但也是最庆幸听到的消息。

南朝竟然有准备?

“你确定?”

“确定,卑职和几个弟兄将周围都看了,然后留了五个弟兄盯着,我们赶紧回来报信。”

拓跋青龙再无犹豫,“召集亲卫营集合!”

一声口哨,只消片刻,拓跋青龙的八百亲卫营便已经集合完毕。

“准备战斗!”

拓跋青龙只是平静地吩咐了一声,便一抽马臀,整个人仿佛一柄劈出的长枪,箭射而出。

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赶到发现伏兵的地方时,对此间地势的险要微微动容,但很快,如临大敌的他们却只看见了五个垂头丧气臊眉耷眼的斥候。

“怎么回事?”

斥候小队长当即怒斥起自己的手下,“那么多的伏兵呢?”

他既是在向拓跋青龙解释自己真的没撒谎,同时也是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着手下的弟兄。

拓跋青龙没有阻止,他能被称为将种,自然对这些行伍中最常见的手段心知肚明,只是冷眼看着。

一个斥候委屈道:“我们也不知道啊,就在一刻钟之前,他们忽然就撤了,跑得比兔子还快,我们拢共就五个人,肯定也拦不住啊!”

拓跋青龙闻言皱了皱眉头,翻身下马,走入林中,数十个亲卫,瞬间朝四周呈扇形散开,防止一切可能得埋伏。

他慢慢观察着地上的草叶被踩踏的痕迹,以及此间地势,甚至还在边缘处的一排树根下,瞧见了大片快要干掉的尿迹,闻见了有些刺鼻的腥臊味。

拓跋青龙缓缓起身,拍了拍手,“不关你们的事,他们的确是自己跑了。看来,南朝的军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软弱不少。”

一旁的亲卫也附和道:“将军说得对,这帮南朝人,在姜复生的庇护下,承平太久了,早已经软弱如绵羊,哪里是我们这些草原虎狼的对手。”

拓跋青龙淡淡瞥了他一眼,“如果敌人如此孱弱,我们的强大又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何还没有入主中原的锦绣河山?下次别让我听见这种蠢话。”

亲卫连忙肃容,不敢吭声。

拓跋青龙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看样子,南朝在北疆布置的军力还是很齐备的,能够对见龙峡的情况这么快就有响应,而且得知那边情况就能立刻想到伏击,也是个有些能耐的。只不过我们军威太盛,他们人手太少,不敢接战罢了。”

既然这样,那就要抢些时间了。

他看着南方,眼中露出几分狠厉,“传令,留下五百人领一千辅兵守卫加固见龙峡军寨,其余大军立刻集结,按既定路线进发!”

当他们前行了一阵两三个时辰,斥候的马蹄声再度带回了伏兵的消息。

拓跋青龙依旧没有放松,亲自带领亲卫营上阵。

然后,又重演了先前的故事。

这一次,这帮伏兵依旧不敢发动,在风豹骑出现在他们伏击范围二十余里之外,选择了匆忙撤走。

拓跋青龙再一次登上了那处地势同样颇为险要的伏击点,站在上方想象着自己若是伏兵主将,该如何冲击对方时,心头也不由实打实地生出了几分对南朝军伍的轻视。

在他看来,两支伏兵虽然人数都不多,但倚仗地利,只要敢打敢拼,说不定能给自己的风豹骑带来等量的战损。

而且单说迟滞自己大军南下速度这件事,那也是一项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的功劳。

但这些人,竟然仅仅因为自己的强大,仅仅因为他们打不过,就选择了退走,将身后的家园拱手让出,有什么资格被称作军人!

拓跋青龙摇了摇头,虽然那天他训斥了亲卫,但无论如何,敌人孱弱而胆怯,单就此战而言,终究是对他有利的。

“继续行军!挑一支千人队,紧跟在斥候身后,一旦发现伏兵逃窜直接斩杀!”

他大手一挥,继续朝着前方进发。

他的目标,是前方七十余里外的燕京府。

那是他此行最基础的目标。

再度前行了约莫二十余里,斥候再度回转。

这一次,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振奋,“将军,您真是神机妙算!我们又发现了对方一支伏兵,只有五六百人,老穆他们已经追上去了!”

拓跋青龙对下属的恭维并没有什么欣喜,点头道:“好,本将等着你们的战功!”

说完,他扭头看着身后,“全军提速!”

他带着全军努力跟在前方这支千人队后十余里,并不真的想要追上他们。

相反,他选择了让这支千人队,充当另一种意义上的斥候角色。

他们的人数不多,对方的伏兵或许就敢于现身。

而自己率领主力,跟在身后,便可在既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行军路线的安全。

他对自己的安排,觉得很稳健,也很满意。

在马蹄声中,他渐渐接近了碎星峡。

碎星峡的一侧山坡上,凌岳如标枪般挺立着,一身红甲似火,他的心头却极其平静。

他在回忆着自己种种安排还有没有疏漏的同时,也回想起了齐政之前派人送来的绝密信件中的内容。

【打仗这事儿,凌将军您和定国公都是行家中的行家,压根不用在下这个外人多说什么。】

【不过智者千虑,难免有所疏漏,在下有些浅见,看看能否查漏补缺。】

【北渊这些年一直笼罩着当年一战打得精锐断代的阴影,如果他们真的选择了大举南侵,人选必然是慎重选择过的,断然不会轻功冒进,所以,我们如果想取得一些以有心算无心,以少胜多的战果的话,恐怕需要多做一些准备,才能请君入瓮】

【我们还需要提前想明白,这一战,咱们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胜利,分别是什么.】

后面,齐政当然也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但也十分慎重地明言了,这只是他的书生之见,让凌岳务必根据情况来,以胜利为先,不用考虑他的感受。

凌岳酌情采纳了些,又和爷爷反复推敲之后,这才定下了整个防御以及自己这一场的战法。

如今看来,至少前面的每一步都是很成功的。

至于最终能不能达成想要的战果,那就要看他们接不接得住自己手中这杆长枪了。

北渊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