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粮食又涨了(2 / 2)

要不然刚来的这些人,要是看到家里的米缸面缸空了,估计就该着急告辞走人了。

现在城里的粮食已经又开始涨价了,市局和市政府联合行动了多次,已经没有打消那帮粮食贩子囤积居奇的心思。

小孩子不听话,要打屁股了。

不过这个出手时间不好说,估计还得等,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毕竟现在前线还在打仗,四九城的余毒都没有肃清,干部也出现了严重的不足,还有就是组织上还是规劝优先,想着还是治病救人。

只可惜一片良苦用心用错了地方,有些人和群体,本质上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听不进去人话。

而且你跟他说人话,它听不懂也好,装不懂也罢,反正是觉得自己很厉害,你不敢拿他怎么样,那叫一个狂得咧。

吃完饭在屋子聊天的时候,刘德信也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想着赶紧找到工作。

路上的时候,和那几个板儿爷闲聊起来,本来是打听对方跑活儿一天能挣多少,吃喝用多少,自己心里也好有个谱儿,找工作的时候作为参考。

没想到听来的消息,好坏参半吧,或者说坏的消息比较重头。

几个师傅都说,现在政府非常好,趴活儿挣的钱没有了杂七杂八的盘剥,捞到手里的比解放前涨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而且经过这几个月的整治,城里的治安好了起来,随着人口的涌入,这活儿也越来越多。

有了盼头儿,大家伙儿一个个都挺高兴。

美中不足的是,这几个月下来,粮食又开始涨价了。

虽然不像解放前那样翻着跟头往天上飞,但是这一直停不下来人们的心里还是嘀咕。

尤其是政府还出门处理好几次,但是消停了没多久,就又开始涨价。

弄得大家伙儿又开始紧张起来,有机会就去买粮食囤起来,一点也不想再经历一次围城时候的饥饿了。

然后恶性循环就开始了,人们恐慌去买粮,粮店开始囤货、限购、涨价,老百姓听到涨价更着急了,又开始去抢着买,粮店继续三板斧。

几个循环下来,他们就赚翻了,老百姓则是苦不堪言。

只不过有之前的经历对比,才显着现在这波涨价不那么难受。

本来京油子就是四九城的老传统,代代相传的,一说起粮食涨价的事儿,那更是唾沫横飞,骂骂咧咧的停不下来。

颇有一种“一个面包五十万马克,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场景再现的感觉。

这一路上听着,几家人心里其实都有些沉重了,或许有些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开始有些后悔,想着打退堂鼓了吧。

毕竟带着家人跑到三百里外来挨饿,估计会觉得自己有点缺心眼儿了。

不过刘德信和王安一直在给他们吃定心丸,今天这一餐也展示出了部分实力,心里多少踏实了点儿。

再加上刚过来就灰溜溜的回去,估计这辈子都得被街坊四邻嘲笑,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想想这个情景,大家伙儿的心思就又坚定了些。

所以这次借着搬行李的机会,刘德信打算运一批物资回家,补充下之前的消耗,顺便儿彻底打消三舅他们几家的疑虑。

带着压力去找工作,干工作,是很容易出事儿的,还是提前清除掉隐患比较好。

刘德信先骑着三轮去了趟前门,把各个店铺逛了一遍,买了不少东西,接下来就回去新房开始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