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很快到来。
所有的人全都各就各位了。
在宫廷乐队的吹奏下,李二的皇家仪仗队缓缓入场。
在场的所有人纷纷道:“恭迎大唐皇帝陛下。”
李二径直走上了中心位置的皇位。
李二问身边的长孙无忌道:“无忌,清点完到场之人了吗?”
长孙无忌回答道:“启禀陛下。”
“今日到场之人已经全部清点完毕并登记造册。”
“这次的万国来朝,可谓是空前的盛大。”
“来的不仅有西域诸国、还有波斯使团、大食使团以及吐蕃使团。”
“请陛下检阅。”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二有些惊讶:“哦?”
“西域诸国的使团们来是正常的。”
“波斯人和大食人能来我也不奇怪。”
“这吐蕃使团是怎么回事?”
“我记得好像这吐蕃使团并不在万国来朝的名单之中吧。”
长孙无忌道:“回陛下。”
“微臣也觉得奇怪。”
“吐蕃使团来我中原王朝进贡,好像还真是第一次。”
“不过……”
“这是好事啊。”
“我猜大概是吐蕃畏惧于陛下您的文治武功,这才主动前来进贡的吧。”
“连吐蕃这样的贫苦蛮荒之地都主动前来朝贡。”
“不正好显示了陛下您的圣明已经海内皆知了吗?”
听到长孙无忌这吹捧恭维的话,李二听得十分的顺耳。
此时的李二内心虽然高兴极了,
但身为皇帝的城府却提醒让他喜形不能于色。
于是李二淡淡道:“若是真如此。”
“那便证明了我这个皇帝当的还是称职的嘛。”
虽然李二面上无动于衷,但是内心却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
李二一直担心后世之人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
毕竟……
他李二是玄武门继承制得来的皇位。
李二希望用自己文治武功上的光辉功绩,来掩盖掉自己在皇位继承上得位不正的缺陷。
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在皇帝位子上一直兢兢业业的主要原因。
李二在心中暗道:“如果贞观真能成为大治之世,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后世子孙在说到我的时候。”
“就算是不耻于我玄武门之事,但看在文治武功的份子上。”
“至少也会给我留三分薄面的。”
当李二如此想着,内心犹如一块积压了许久的大石头落了地。
看到李二心情舒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