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人造阿赖耶识。
要知道,在人造阿赖耶识技术里,已经明确阐述过了。
人造阿赖耶识实际上乃是盖亚意识的更高模式,其一诞生就是一片意识海洋,能够轻松调动一片星域的力量。
如果光从这一点,你无法看出人造阿赖耶识的强大,那么盖亚意识光是其更高的全面视角,就能够轻松让自己对四周星域做到近乎全知全觉的状态。
而人造阿赖耶识的本质比盖亚意识要高出一个大阶梯,其可不仅仅只是控制一片星域那么简单。
这么说吧,人造阿赖耶识在控制的那片星宇里,甚至于能够将一颗白矮星逆转为一颗太阳。
虽说逆转而成的太阳,在质量上和逆转之前的白矮星一样,但这种宏观上的有限时间倒流,也是相当可怕了。
不管怎么说,一次实验失败,并不能打消众人的实验热情。
毕竟那九个盖亚意识聚合压缩为一个人造阿赖耶识,仅仅只是之前设计的最低量。
对于其实验能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是有预计的。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次实验失败,让赵小侯排除了一些错误的实验方案。
因而他还是决定拿一些岩质行星来做前期实验。
很快,在赵小侯的要求下,十多颗与蓝星体型,质量差不多的行星,在不同恒星系里被打包装箱,由运输舰送来了宇宙实验区。
当然,这个打包装箱的过程,放在那些低级文明眼里,应该就算是神迹了。
这些体型巨大的岩质行星在空间压缩器的作用下,会不断缩小,最终缩小为直径大约300米。
之后,这些岩质行星就会被装入运输舰的货仓内。
该说不说,这也是空间压缩技术第一次运用到行星上。
以前空间压缩技术应用的最大体积也只是一千公里直径的资源砖,也就是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砖,用来长途运输。
而这次应用到蓝星级别的岩质行星上,也说明大夏在空间压缩技术上又迈进了一步。
毕竟这个级别的直径乃是一万公里以上,其中所需要的技术提升还是比较大的。
而这十二颗岩质行星在运送到宇宙实验区后,也没有解除空间压缩技术,而是直接在这些岩质行星上注入了真菌能量体的菌丝。
真菌能量体菌丝在岩质行星上的蔓延速度没有塞满了高能营养物质的大型星际太空站快,但速度也不是很慢,毕竟赵小侯也让人在其上安装了能量传输接收仪。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前后也就半个月时间,岩质行星上就包裹了一层厚实的红色菌丝,同时这些能量体菌丝甚至于蔓延到了岩质行星的地核。
很快,能量体菌丝完成了对岩质行星的全面渗透,形成了一个个行星级大小的菌丝聚合体。
盖亚意识激发器随后开始运转,将奇异波动扩散开来,将一个个盖亚意识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