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做猴脑?(1 / 2)

黄色的符篆贴在小童的脑袋上,只见它的神情逐渐变的轻松,然后便哐当一声倒在地上。

韩疯子舒了一口气,将小童搬到床上,脸上满是可怜。

小童跟韩疯子一样,自打这金代古墓建成开始,就被命运的绳子死死的绑在这大窝岭。

只不过小童是以一人的性命承当所有,而韩疯子则是以一整个家族长达几百年的、几十代人为代价。

他们说到底都是可怜人。

第二天早上,张建国便骑上马鹿准备上山。

“建国建国,你干嘛去啊?”

张建国见何雨柱正拎着一个牛皮纸袋,便说道:

“上山找猴子,咋啦?你干嘛呢,来这么早?”

何雨柱说完便往张建国手里塞了一把糖,说道:

“害,我跟谢兰的婚事不是定了吗?我寻思给大家发点喜糖,大家乐呵乐呵。”

“行,那你忙着,我先上山。”

“建国,你找猴子干嘛?做猴脑啊?建国,你要不然换成豆腐脑?”

何雨柱说完便面色涨红,眉头皱成铁疙瘩。

猴脑作为华夏的禁菜,跟三吱儿、烤鸭掌、铁板甲鱼齐名。

所谓的三吱儿,其得名源自食用时的诡异声响——当用烧红的铁头筷子刺入活生生的小老鼠口中时,初生幼鼠会发出三声凄厉的惨叫,这三声惨叫正是这道菜名的由来。

而烤鸭掌听起来普普通通,实际上是活鸭被倒吊起来,双脚被强行剥离。为了保持鸭掌完整,常采用烙铁去骨法:将烧红的铁器按在鸭掌上,使鸭肉与骨头分离。

而这两样跟猴脑相比,简直就是大善人。

猴脑作为四大珍馐之一,在明清时期可谓风光无限。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猴脑可补脑髓,益虚损,引得无数权贵趋之若鹜。

活猴被固定于特制木凳,头顶被强行开洞。技艺娴熟的厨师手持银勺,缓缓伸入猴脑取出莹白脑髓,淋上热油、酱油、香料等配料。

令人发指的是,为保证食材新鲜,猴子往往在意识清醒时就被开颅。有记载描述:猴眼圆睁,泪流不止,四肢挣扎却无能为力。

所以何雨柱见张建国准备抓猴子,整个人都不好了。

张建国摆摆手说道:

“呵呵,我没那个爱好,猴脑跟猪脑估计都是一个味道,没啥特别的,我懒得吃。我这不是寻思给咱们饭店搞点不一样的节目吗?搞两只猴子来养。”

何雨柱舒了一口气,说道:

“哦,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不过咱们这大窝岭好像没什么猴子吧?”

“嗯,我去转一转,实在没有就算了。”

张建国说完便骑上马鹿上了山,果然当天在山里转了大半天,毛都没看见一根。

等下午他精疲力竭的下了山,才拿起电话,直接给沈从山打过去。

“沈大哥,最近咋样啊?”

沈从山琢磨半天,才听出张建国的声音,喜出望外的说道:

“建国兄弟,托你的福,最近很不不错,汽车已经陆续到位,现在正练司机呢!这样一来,至少能解决两三百人的生活问题。”

“哈哈,这就好。对了,我最近想开发一点新业务,在新城是饭馆养几只猴子,你看看有没有哈市动物园的门路,给我整两只猴子呗?”

“猴子?猴子够排面吗?要不然整个老虎狮子大象什么的?”

张建国见沈从山热心上了头,便立即说道:

“不用,猴子就行。两只,两只就够了。”

“行,品种啥的有没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