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主张在协助北宋攻打燕京后,要求北宋割让部分边境领土,并增加岁币数量。
而一些主张与北宋保持和平关系的大臣则认为,不应过度逼迫北宋,以免引起北宋的反抗,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影响金朝的稳定发展。
他们建议在合理范围内提出条件,以维持宋金之间的表面和平,同时集中精力巩固对辽朝旧地的统治。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北宋虽军事软弱,但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然而,金朝的崛起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领土,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阿骨打决定利用北宋的请求,提出一些既能满足金朝利益,又不至于彻底激怒北宋的条件。
他要求北宋支付巨额的军费,作为协助攻打燕京的报酬,并在战后将燕京周边的一些战略要地交由金朝管理,以保障金朝的边境安全。
同时,阿骨打还要求北宋在外交上对金朝表示尊重,承认金朝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北宋使者在听到金朝提出的条件后,面露难色。
他们深知这些条件对北宋来说十分苛刻,但又担心拒绝金朝会导致燕京无法收复,还可能引发金朝的军事报复。
使者们无奈之下,只好带着金朝的条件返回北宋,向宋徽宗如实汇报。
宋徽宗得知金朝的条件后,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接受这些条件,北宋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领土损失;拒绝这些条件,北宋又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收复燕京,且可能面临金朝的军事威胁。
宋徽宗犹豫不决,只好召集大臣们再次商议对策。大臣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北宋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宋金两国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而微妙。
双方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权衡利弊,这场利益博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着两国未来的命运走向,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最终还是迫于形势,无奈地接受了金朝提出的部分条件。
宋徽宗虽然心有不甘,但为了收复燕京,也只能忍痛割爱。金朝得到北宋的答复后,开始准备与北宋联合攻打燕京。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之间的猜忌与不信任也在不断加深。
北宋担心金朝在攻打燕京的过程中会趁机扩大势力,对北宋不利;而金朝则怀疑北宋是否会遵守承诺,支付军费并交割战略要地。这种相互猜忌的情绪,如同隐藏在合作背后的暗流,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在联合攻打燕京的军事行动中,金军与宋军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军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战场上势如破竹,连连取胜。
而宋军则依然表现不佳,士兵们士气低落,战斗力薄弱,在与辽军的交战中屡屡受挫。尽管有金军的协助,宋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童贯和种师道面对宋军的糟糕表现,心急如焚,但却又无计可施。他们深知,北宋军队的积弊已久,并非一时之间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