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移动城市 不知疲倦的刀锋(1 / 2)

黎明时分,海天相接处刚刚泛起一片鱼肚白,仿佛整个世界仍沉浸在最后一刻的静谧之中。

墨蓝色的海面被一道巍峨的黑影无声地切开——那是一座正在以46节惊人航速破浪前行的移动城市。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都市,而是一艘庞大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核动力无人机航母。

王凡独自立于舰岛外的高台,脚下是由冰冷钢铁铺就的飞行甲板,一直延伸入朦胧的晨雾之中,宛如一头已苏醒的钢铁巨兽,正蓄势待发。

与传统航母甲板上震耳欲聋的喷气发动机咆哮截然不同,这里回荡着的是一种低沉、密集而持续的嗡鸣,像是亿万只蜂群正共同振翅,酝酿着一场无声的风暴——那是整装待发的“幽灵”大队蓄势待飞的声音。

没错,王凡为这支完全由无人机组成的航空兵团赋予了这个名字:幽灵大队。

一架架呈完美三角翼形态的无人攻击机如接受检阅的士兵般,整齐肃杀地排列在甲板上。

它们被称为“影刃”,流线型的黑色机身泛着冷冽的光泽,看不到任何传统驾驶舱的轮廓,只在尾部装配了高速旋转的三叶复合材质螺旋桨,正以一种近乎贪婪的姿态吞噬着海风,将能量转化为下一轮突袭的力量。

舰桥最高的指挥室内,灯光微亮,控制台上流动的数据如星河闪烁。阿强挺直地站在中央指挥席,目光如炬。他一声令下,整个甲板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灵魂,进入了一种精密而高效的高速运转状态。

“弹射器就绪。‘影刃’,发射!”

命令刚落,甲板前部的电磁弹射轨道倏然亮起幽蓝色的微光。没有老式蒸汽弹射那般咆哮怒吼,只有一种能量压缩到极致后骤然释放的低沉嗡鸣——像是一根看不见的弓弦被猛然拉开,又骤然回弹。

一架“影刃”被迅猛加速,在不过百米的距离内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如同一支脱弦利箭,悄无声息地刺入苍穹。航母本身46节高航速所带起的强劲甲板风,恰到好处地融入了无人机的起飞初速,使它脱离甲板的动作显得格外利落、轻盈。

甲板上,身着各色马甲的地勤人员在钢铁舞台上各司其职、默契配合:

黄色马甲是引导者,以清晰果断的手势指挥调度着每一架“影刃”的起降节奏;

绿色马甲是维护者,如工蜂般穿梭于巨大的机翼之下,进行着起飞前最后时机的检查;

紫色马甲则被称为“军火匠”,他们沉默而专注,默默确认着每一架无人机挂载的导弹与弹药状态。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历经千锤百炼,必须与无人机的起降节奏严丝合缝——这不仅仅关乎效率,更是在危险与死亡的刀锋上行走的艺术。

而在甲板的另一端——着舰区,正迎来终极的考验。天边,完成模拟攻击任务的“影刃”机群正依次归来,如倦鸟投林,在微亮的天幕上划出数道纤细而凌厉的线条。

它们不依赖飞行员的眼睛与直觉,而是凭借腹部的多频谱传感器和精密无比的飞控算法,自主计算着最佳的下滑航道。航母的高速行进在此刻显示出关键意义——它极大地降低了无人机与甲板之间的相对速度,为着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缓冲。

“下滑角良好,着舰钩已伸出。”控制系统传来冷静的语音提示。

一架“影刃”精准地捕捉到了第三道闪烁着绿色信号灯的电磁阻拦索。

“捕获!”

没有剧烈的撞击感,也没有摇晃不稳的机影,只有一阵高效而短促的阻尼声响起。那架三角翼战机仿佛被一只无形而温柔的手稳稳拉住,在极短的距离内从容停下,安静得如同只是轻轻踏上了归途。

阻拦索迅速自动复位,等待迎接下一架“影刃”的归来。地勤人员已迅速冲上前去,引导这架刚刚降落的“幽灵”脱离跑道。它的螺旋桨仍在缓缓转动,嗡鸣声渐弱,如同一头正在低沉喘息的黑豹,蓄力等待下一次出击。

海风持续吹拂,裹挟着淡淡的咸味与电机运转散发出的微热气息,从今天开始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正将每一次“惊险”化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