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玮然对叶韬的布置仔细看了一会之后就明白了过来,毕竟他和叶韬多年的老朋友,互相之间都熟悉无比,尤其是叶韬的建军和作战思想,谈玮然知之甚详。“叶帅,你是准备让步兵阵列和骑兵对抗”
“对”叶韬赞赏的说:“就是这样。我要让战场的战斗烈度降低,将战斗烈度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释放出来,这样在便于给谢博安的大军放血。”
中军帐里腾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部族的将领们有些惊惶,在他们的印象里,骑兵和步兵的对抗,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但他们很快就转为安静和好奇,他们看到来自东平的那些军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你们看,正面最前列,我放着三个营,从左翼到右翼,分别是欧阳家的重步兵营、谈家的铁字营、卓家的虎踞营,战场守备能力一流。这三个营的身后,排开五个营,形成错落的战线,就是为了让对方能够和我方的战线相交错,尽可能吸引对方不断投入兵力。这意味着,欧阳重步兵营、铁字营和虎踞营,都会面临正面和侧翼的巨大压力。但我相信,你们是能顶住的。你们的任务,最重要的不是杀敌,而是保持阵线稳定,在持续防御中顶住对方的冲击,尽可能降低己方的伤亡。受伤的军士立刻撤下来,在三个营的伤亡达到三成之前,我会安排部队轮换。后面的五个营,分别是端木家的铁卫营,部族重步兵营,许家的红衣营,鲁家的大刀营,彭家的风字营。你们的任务,同样是守备优先。但我同时要求你们保持相当的杀伤强度,冲到你们的敌军,决不能在数量上对你们形成绝对优势,也不能让对方的人数堆积到对前方三个营的侧翼产生更大的压力。你们决不能崩溃,在你们身后,就是四个重器械营以及叶氏工坊研究院的试验营一部。你们也知道,这些部队碰上敌军的骑兵步兵冲击,会有什么后果。部族骑兵我抽调四个营,就在你们侧后方进行保护,在敌军数量形成优势的时候,进行短促冲击,然后回收。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有任何将领,无视后退命令,一意孤行,我会毫不犹豫的执行战场纪律。”叶韬的眼神在那些部族将领身上扫过,部族将领们立刻站得笔直,躬身应是。叶韬不是针对他们事实上,一旦杀起了性,部族的战士们和将领们经常有这种问题,只是谈玮然和池雷除了斥责,很少真的动手惩罚。但叶韬并不准备继续纵容下去。“这不是针对任何人,我希望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大战,我希望有最好的结果,而任何阻挠我获得我要的结果的人,我都不惮于消灭他。同时,我也希望,部族军队上下,都能够明白,以后,我们要打的是什么样的战争。”
“在重器械营后面,大部分的骑兵都原地休息。在作战开始之后三个时辰内,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我会在合适的时间命今你们出击,要是到时候,你们无法凿穿敌军阵型,那我们前三个时辰承受的压力和牺牲就白费了,到时候,我不再重新给你们任务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凿穿敌阵,在敌后展开。”
“飞艇部队汇报说,那天天气不错,可想而知,对方的飞艇和我方的飞艇,势必会有一场大战。对此,我还是有点信心的。空中的作战和你们关系不大,在解决敌军飞艇队之后,我会通知你们,然后,我会开放一部分对地支援的命令权限给你们。你们这几天都已经对此有一定了解了,希望到时候你们能善加利用。我的亲卫营会在指挥台前待命,我已经下令亲卫营全体准备好轻步兵、重乐兵、骑兵三套装备,哪边不行,哪边顶上去。我会随我的亲卫营一同作战。”叶韬淡淡的说。
中军帐里,所有人同声拍着胸前的铠甲大声呼喊:“遵令”
最后的准备旋即展开对于将作战精细化推进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东平大军来说,一场大战的准备是否充分,几乎决定了一半的战果。而夜幕,恰是他们不让敌人发现他们的那些秘诀的最好的掩护。
第三集第533章 血染大地
清越的号角声在清晨时分响起的时候,一整营彻夜工作的辎重营将士们退入了营地,另一个辎重营接替了他们的工作。一整晚的工作,他们已经将战场上不利己方的地形因素消除掉了,那些妨碍视线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然后深深的树洞被被填平。巨石被挪开,布满碎石的地面用巨大的石材滚筒来回碾平,尽可能不让战士们在奔跑中因为地面的因素出现非战斗减员。同时在预定的各营战斗位置都拉好了电话线,设置好了一个个指挥帐的位置,一条条线路都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测试。指挥帐后面,则是一个个救护所,大量药材、绷带等等用具都被搬了进去,医师和医护兵已经开始熟悉环境了。尤其是那些医护兵,他们还需要对照着详细的部署图,开辟一条条的担架路线,以备将那些受创严重的士兵们送回大营。
重器械营的军士们稍后也来到了这片看起来有些忙碌的土地上,开始对他们正面的进行标绘,一个个坐标点确定了下来,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快的转换射击目标,有利于更快的杀伤敌人。这项工作,要持续一整天,到了下午,还有一部分弩炮要根据这些坐标进行校射。
在东平大军夜间开始进行准备的时候,谢博安就得到了报告,但他严令只是保持警戒而决不能出营接战。到了白天,谢博安差不多一整个上午都呆在指挥塔上,看着东平大军认真的进行着准备。他手里的望远镜同样是叶氏工坊出品,毫无疑问,除了叶氏工坊,现在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机构能够制作出将色散和边缘形变抑制到如此地步的双筒望远镜。在望远镜里,谢博安能清楚的看到对方的重器械营在用多奢华的装备进行战场标绘,那一台台有着复杂的刻度标绘,有着稳定的三脚支架的测绘仪,叶氏工坊压根不对外卖。谢博安知道,他们曾经通过孔新华搞到过一本测绘仪的操作手册,那足足有七百页那么厚,别说军中的那些大老粗,就是工部的那些官吏,能完全看懂的也没几个。但东平的重器械营在进行着战场测绘的军士,加起来有超过两百人这当然不是会用测绘仪的全部人手。想到这点,谢博安就有些窒息的感觉,资深如他,自然不会觉得作战就是力量和勇气,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是这么回事了。北辽的飞艇队的战力一直提升不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士兵们的文化素质太差了,让他们学会旗号、灯光传信需要很长的时间。东平那种多飞艇配合进行集群仰射,对付飞得更高的北辽飞艇的战术,那些飞艇乘员们倒是看得明白,可要让他们也能做出来,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更严重的问题,则是东平由于掌握飞艇时间长,使用飞艇进行各种作战的机会多,已经养成了一批专业的飞行军官,但北辽在这方面则几乎一片空白,在燕京新建的几个飞艇队,因为实在没有军官能够担负组建部队和训练的工作,不得已临时抽调了好几个工部官员从军至于重器械营,谢博安手里也有三个营的兵力,他们使用的器械比起叶氏工坊出品的东西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先不提了,而这三个营里除了一部分军官配备了望远镜,都别提什么测绘设备了。那几个营的军士们好歹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自然看得明白东平方面的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