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横波港丰富的社会阶层,和完全不像是在一个城市的各种地块的差异,这种奢华、舒适就更让人有些不自在了。叶韬和谈玮馨可没有那种清教徒式的简朴,他们可是很喜欢舒适的生活的,但他们好歹是来自某个比较昌明的时代的人,对于“血汗工厂”之类的名词都敬谢不敏,看着好好一个横波港因为先天不足而显示出这种混乱的局势,他们实在是看不过眼了。
“综合治理吧真没想到,居然会在这个时空,端出这种名词来。”叶韬在工作台上摊开了横波港的地图,一条粗重的红线沿着横波港的几个主要地区之间,那条略有些主干道味道的道路上划过。搞了一整天的规划,又狠狠睡了一天之后,叶韬让人叫来了柳亦。
“柳老爷子,要知道一点,大致的方案,我是给你弄了一个出来。但是,这只是初步的方案,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完备的气候水文资料,不可能拿出详细的数据来。等我回到云州,我会派出进行过铁城、刚铎,刚刚完成丹阳扩建的前期测绘工作的团队来南洋进行准备,并且根据情况再对计划进行调整。”叶韬喝着浓浓的茶水,慢慢向柳亦解释道。“但是,横波港现在的规模已经大了,要全面封闭港口进行翻修重建,那是不可能的。原来和您说的那个菜单式的装修,虽然还是由得您选,但如何实施却是有大讲究的。在我看来,目前最先能够实施的,就是一纵两横的中心道路工程,并且给横波港打下下水道工程的基础。由于横波港地处热带,不管是水泥还是沥青,作为路面的话,损耗看起来都挺厉害的。可能是现在我们对于水泥的配方,和对于沥青调配施工都不那么精当,暂时来说,我想,是不是横波港的道路都用专门烧制的大块陶砖呢回头我会让人把样品送来南洋进行鉴别和测试的。按照我的估计,这边如果财力没有什么问题,人力也到位的话,大概一年时间就能够将这个道路工程完成了。然后,再以这一纵两横的道路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一片一片的改造,如果顺利,而且横波港这几年里又没有太大的人口增长,规模不需要进一步扩大的话,可能在五到六年的时间里就能够焕然一新。并且保留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从城市品貌上来说,应该比几年前的宜城还要好一些。”
柳亦听得两眼放光。他之前已经和七海商社里的诸多执事们讨论过了,菜单式的城市改建方案,一大帮老头子都毫无疑义的都勾选了最高等级的。而在花费上,现在好歹有涯州总督府,有不错的地方税收收入,尤其是商税和农税,这些完全是由七海商社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缴纳税收给初来乍到,目前还在逐步接手的总督府,本身就是一种忠诚的表态。而在地方建设上,总督府责无旁贷,涯州总督已经表示,哪怕是总督府节衣缩食,都得腾出足够的经费来运作此事。而刚铎的地块拍卖开始,地产炒作的初步概念已经在这些这个时空里最敏锐的商人的脑子里开始形成了。在横波港的改建里,大家都准备投入为数不少的资金,进行运作,让横波港能焕然一新的同时,也能够让各自家族获益不少。
但叶韬接下来的话则让柳亦有些摸不着头脑。叶韬居然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先前出去走了走,还真没想到横波港居然是这个样子的。也幸亏是出去走了走,才知道,这横波港不改是不行的。碰上围城或者别的什么麻烦,又是那么潮热的天气,恐怕没等别人逼,横波港自己内部就先得出乱子了。而这个问题,不能等五年、六年,现在就得解决。柳老爷子,我作为七海商社的股东,回头会正式动议,提请两百万两白银作为横波港综合治理工程的费用,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横波港的很多隐患”
柳亦跳了起来,他想让叶韬全面翻修横波,也正是因为横波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改不行。长期的经营自然不会放弃,但短期要是能改变现状,变得更干净整洁,那同样重要。柳亦立刻就说道:“贤侄,可就靠你了,你尽管动议,我来副署。不过,你有些什么招数啊说来听听成不”
怎么可能不成叶韬笑了笑,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陆陆续续地说了出来。现代的城市治理早就给了叶韬太多的现成经验,而作为一个前后设计过几个城市的人,他能够将城市的各种功能调配起来。临时的明沟下水道,分散,分类设置的集市,将露天商铺搬入事先建造好的棚类的摊点,严整的入市管理条令和集市管理规程叶韬苦笑着,临时变成了一个脑海中进行这类整改工作的不怎么灿烂的形象。
第三集第391章 这也算是生意
综合治理工程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开始进行了。柳亦对这种事情非常热情,腾出了城西的一片堆场,毫无难度的召来大批木匠,在两天里就打造出了整整齐齐的四排标准摊位。相比于叶韬的要求,这种铺位的条件似乎还要略好一些。每个铺位最小也有八尺宽,六尺深,除了临街的陈列位置,还有堆放其他货物的地方,甚至还有个折叠床,可以让那些以铺位为家的小商贩们居住。柳亦还向那些率先同意迁往新集市的小摊贩们许诺,专供小商贩们使用的集体宿舍,将会在不久后落成。在铺位后面,还有不对外开放的暗巷,主要就是让各个摊贩能够在里面堆放货物,以及那些小小的铺子里容纳不下的杂物。而暗巷的管理规则,也随之产生。除了不能随地大小便之外,还有其余各种规范一共二十多条。
四条铺位总共有两百个摊位,而在集市一侧,柳亦还买下了一栋小楼来充当这个集市以后的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按照叶韬的想法,柳亦动员在那个混沌的集市里最受困扰的香料商人和调味品商人们率先迁往新的集市。而这个新的集市则被叶韬命名为:辛香汇。在这个新集市上,柳亦可是动了不少脑筋的。辛香汇的地点,只要叶韬的那个横波港整改方案不出现大的问题,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动。这就让他可以从容布局,以后不算调整自己在辛香汇以及其他集市上的不周到的地方。但就现在来说,这地方可是相当不错的。至少辛香汇有完整的公共卫生设施:一个颇为庞大的公共厕所。而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厕所比男厕所大的公公厕所。辛香汇还雇用了数十个清洁工,每天洒扫,清理公共空间的垃圾,收纳那些摊贩们铺子里扔出来的东西。南洋的人力成本低得让人发指,这是请清洁工,不是给家里雇用庄丁,也不是需要整天泡在这里,有非常严格的规范的工作。基本上,分成两班,每天一换就行,其余时间做什么都行。柳亦开出的是工作日食宿全包。每个月一两白银或者是一枚云州银币或者是等值物的待遇,来应聘的居然有数百人。柳亦惊愕之余,还被叶韬笑话他们南洋的生活水平真低,老脸一时之间不知道搁哪里去,狠狠筛选,挑出了有丰富清扫经验,大部分都是那些破产的商人以前雇用的家丁之类的“优秀员工”五十人,顺手给这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