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和黄序平之类的东平著名文人、史学家之流的深切沟通之后,谈玮莳还了解到了包括司徒黄序平在内的不少东平文人的忧虑:全面认为春南的文治鼎盛的局面是唯一标准,实际上存在着否定东平特有风格危险。东平和春南完全不同。历史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民风不同,实际上黄序平等人都认为春南的那种以文治压制武功,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就能当官的氛围实际上造成了现在春南的兵力疲弱,将领怯战。官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东平从几十年前开始学习春南而建立的各种文治机构不能说是没有作用,但如果片面发展,却影响到东平的发展,尤其是会逐渐削弱东平百姓那种理智、彪悍、昂扬向上,充满朝气的风骨。
能够将文治和国运,政治等等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能够有着多种多样风格的作品可以鉴赏,有着同地区的不同种类不同受众的艺术门类可以相互借鉴,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领域的项目的运作经验。就算现在谈玮莳反穿越回去,只要有过得去的运气,谈玮莳都能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掮客了。而在这个时代,谈玮莳有的,更多的则是疑惑。这种疑惑让她不断思考,又不断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一篇篇的各种文章。到现在,她已经攒下了厚厚一本册子,里面的很多想法、观点。已经超出这个时代很多了。到了现在,谈玮莳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人讨论和人交流,就动了出版一本书的念头。可首先,她要知道,这样一本书是不是有价值,又是不是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在将书稿交给宝文堂书局的编撰室之前,她还是觉得,把书交给叶韬看看比较好。
谈玮莳不担心书会被出版学术类作品标准极为严格的宝文堂书局编撰室否定。她可是东平公主,这个地位就决定了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更别说编撰室里从上到下林林总总的人选。由她推荐提拔的就有一半,编撰室的主要负责人申丹更是为了她不惜故意去找叶韬的碴。她更不担心等书印出来之后没人叫好。现在。她可是东平年轻士子心目中的女神。哪怕她出版一本书里面的内容是“你是猪”重复一万次还不加标点,一样会有人挖空心思地为她想出种种冠冕堂皇的解释,将这样一本书说得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佳作。等谈玮莳这些年来资助的学子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种必然会无视她的缺点,越发神话她的倾向就会越发明显。但谈玮莳此刻,需要的却不是吹捧。
问题是,最理想的审读者就是叶韬,而谈玮莳当时想到要将自己的种种思虑,哪怕都是些严谨理智不过的思路,也忍不住觉得有些有些想证明些什么,她交给叶韬审读的厚厚的一堆文稿里,她故意地夹了些其他东西,比如她没好意思发给叶韬和她姐姐的信件,比如她随意涂抹的诗词和佚句。而她更是挑选个很好的时间,捧着叶韬和谈玮馨交给她的那本充满了瑰丽无比的作品的册子,监督着叶韬来读这些东西。不时就叶韬和谈玮馨的那本“历代诗词文赋精选”里的东西问叶韬,倒是让叶韬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或者你可以随便猜,现在,我倒是希望你能把这些东西全发下去,一人一首,去吓吓春南人。那就都有了署名,都知道是谁做得了。而且,你想让谁做就让谁做,那多好”叶韬苦笑着说。
“嘿嘿,”谈玮莳轻松地说:“一旦让人知道了就是大丑闻啊。不过,姐夫,人和姐姐怕什么呢怕名气太大吗反正大家都知道你是天下第一名匠,还是个至少算得上能干的将军,是胸有锦绣的封疆大吏,还是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家,对了,还有那个群学也得挂在你的名下,而姐姐呢,大家都知道,还没有姐姐做不成的生意。别的商人只是赚钱,姐姐在经营的可是钱本身了反正名气那么大了,再张扬一点又怎么样呢为什么宁可让别人去出个名”
“除了当那个天下第一名匠,其他的说实话我还真不在乎。尤其是当了云州经略使,连抽空去一次工坊都要算好时间,这一次,陛下让我来春南,至少看起来还算是有收获。可等我回到云州,天晓得工坊那边,研究院那边变成了什么样子。再说了,我们再出名,又能怎么样呢并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啊。”叶韬有些自嘲地说。
“至少也没变得更坏吧。”谈玮莳呵呵笑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叶韬叹道。
“这一句你们写进这册子里没有”谈玮莳不失时机地轻轻刺了一下。叶韬也只有苦笑了。
谈玮莳人真地看着叶韬,忽然缓缓说道:“父王在这次出行前就跟我说了,等丹阳的大剧院落成,等庆典演出的时候会让你带着一大帮的云州人一起来。”
是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吗叶韬同样有些认真地看着谈玮莳,看着这个时代可能是最专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说:“我一定来,我还会让带来一台热闹的节目,可好”
谈玮莳嘴角的笑容没有增长一分,却也没有减少一分,她继续说道:“好啊,父王还说,在那之后,我就跟着你们一起回云州。”
叶韬愣了一下,原来,这才是谈玮莳想要说的话。
“你真的下了决心吗”叶韬极为温和地说。叶韬对这个事情也曾认真想过,也和谈玮馨、和戴云,和戴秋妍和苏菲她们都认真谈过,似乎大家都不反对,虽然说不上有多支持,可至少都顺其自然,觉得国主将这事情拖黄了固然是顺理成章,但首肯默许此事也同样合情合理。其实,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