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韬这不咸不淡的态度倒是颇有几分威势,和单则英先前以为,叶韬只是擅长工程,加上有诸多世家子弟帮衬还有公主为他撑腰才能坐稳总督位置的想法很有些出入。
“既然如此,那在下只得从命了。”单则英拱了拱手,有些无奈地说。
“单先生,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必遮遮掩掩的了。”叶韬略侧着头,审视着单则英,说:“你是为了手里那么多地产来的吧。”
单则英见叶韬直截了当,也就索性放开了,他深深一躬,说道:“大人明鉴。”
叶韬笑了笑,在怎么和单则英接招的问题上,总督府内已经讨论过几次,大家并没有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石秀主张将单则英拿下问罪。石秀虽然是个比较典型的技术型官员,但他身边的一个书吏倒是很有几分刀笔功夫,拟出的文书将单则英的罪责条条款款列了出来,光是“囤积土地”“聚众闹事”“挟制民意”“对抗官府”等等罪名,往大里说可能就要让单则英和他的家族彻底消失。
石秀哪怕支持对单则英问罪,可也被自己的书吏弄出来的罪名吓到了。而总督府中,虽然也有不少像石秀一样出身平民的官员支持对单则英问罪,但更多更关键位置上的仍然是世家子弟,甚至是谈家、卓家的相对比较疏远的亲戚。在这些人看来,利用比别人更快一点的消息,来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家族谋一些利益很正常,只是单则英做得有些过分而已。卓家的一位旁系年轻子弟提出找大家族的代表去压制单则英,让他自愿平价出让手里的土地,这个建议却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但叶韬的想法却又不同。抛开朝廷权威和这个时代的特点来说,单则英实际上是个有眼光但在行动上不够谨慎的投机商。如果他悄悄囤积土地,不去和其他地主们扎堆串联在一起,甚至在总督府开展工作的时候给予一些表面上的帮助,搞好关系,说不定他现在的情况就不会那么被动了。于是,叶韬觉得,将事情挑明了是个简单明了的,不错的方法。
“你看看这些。”叶韬将石秀的书吏写成的文书的副本抛在单则英面前。单则英狐疑地拿起文书扫了几眼就开始冒冷汗。作为河道总督,现在叶韬是有权力决定单则英的问题的性质的。如果叶韬真的以这样的罪名将单氏一族都处理了,以叶韬现在的关系,虽然会被言官弹劾,但如果叶韬是对单则英的所作所为恼怒至极,真要问罪,单则英却也没有办法。
单则英紧张地说:“大人,小人只是一时一时求利心切,断然没有想要挟制民意,对抗官府的意思。”他没有先前的从容,紧张地不停擦着脑门上的冷汗,在这个仍然寒冷的季节,能够出汗出成这样子也着实不容易。
叶韬适时地说:“你是求利心切,还是想要对抗官府,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今日,我已经下令,在运河总督府所属区域,暂停所在土地交易的登记造册。私下交易的土地如有纠纷,官府概不负责。至于你手里的地,你如实将购置的价格报上来,我加一成半利润给你,全部收下。除去你做这么大一件事情的一些开支,好歹给你留了赚头,虽然你未必能满意,但也算是有个交代吧。你觉得如何”
单则英没有说话,他原先考虑的,从土地的一进一出之中,获利三成左右才是正常的。他私底下打听过运河总督府原来准备的土地购买上,对不同类型的土地、田产的不同价格。他买下的那大片土地中间,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低于那个价格买下的。他自然是不能甘心。可是,叶韬拿那份罪名极为可怕的状子压了他一下,倒是让他没什么脾气。东平重商,但对于投机行为的打击不可谓不狠,叶韬这样处置,从程序上和道理上都能站住脚。
叶韬看单则英不表态,又笑了笑,说:“你大可不必紧张。不管你是不是卖给运河总督府,拿你问罪倒是不至于。运河未必要从你的地头走。石秀大人的方案虽然优越,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备案。我从其他地方选址开凿就是了。”
单则英斗争了半天,咬了咬牙说道:“大人不知道我单家的苦处,这购买土地的钱,可是单家几十年全部的积蓄了,还借了一些外债。一成五的利润,我恐怕没办法交代。”
叶韬乐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为自己家族的利益据理力争,不顾全家入狱乃至抄斩的威胁,这个决心可是不好下的。叶韬反问道:“你居然借债去收购土地你就那么有把握能挣钱”
单则英决然道:“我相信是这样。”单家原本还真的只是一个以收拢土地为发展基础的家族,但是这些年来,似乎土地越来越不值钱了。尤其是由于东平这些年来粮食的来源逐渐多样化,从春南购入粮食的渠道越来越通畅,以土地来维持家族发展越来越困难。单则英不太了解怎么做生意,但要修建运河的消息却让他想出了这个或许十分鲁莽,但他确信能挣钱的方法。
第三集第124章 土地政策
叶韬没有和单则英多纠缠价格的问题,他将土地收购价格提高了一成,随后在支付方式上动了下脑筋。碰巧借钱给单则英的是九州商社的一个比较基层的成员,他就将单则英手里的债务加上利息接了下来,作为付款的一部分。而他同时体谅单则英想要让单家开始进行一些粮食和粮产品之外的生意的心情,将一部分款项转化为对九州商社和七海商社一些会员商社的订货。对于叶韬来说,这实际上是对单则英的延期付款,毕竟运河总督府手头能够支配的资金实在不足以让几乎运河的所有分段同时开工。但是,对于单则英来说,这却是个巨大的机会。他从来没想到,通过叶韬他居然能够和九州商社、七海商社里的那些大商人们搭上线。对他这个生意场上的菜鸟来说,这样的机会比起在田产上挣钱更难得。
这么大宗的土地交易和单则英忽然之间的态度转变不能不引起当地富户和大批主们的关注。但单则英这样的超级大地主的缴械投降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一方面,一部分中小地主纷纷前来试探总督府对于土地田产的政策到底是怎么样的。虽然对之前地主们相互串联的事情还是有些不满,但叶韬还是主持了一次运河工程的说明大会。在大会上,他开宗明义地说了朝廷拨款对于涉及到的田产的收购方法,以及在收购价格上遵循的原则。当听到土地一律按照合理价格进行收购,哪怕是河道边上,会在工程中受影响地田产,也都会给予一定补偿,依附在土地上的百姓和各家族的佃户在工程十将被优先招募,以补充徭役制度征发民夫的不足。这部分雇佣费用,比起这些百姓、佃户种田地收入还会高出不少,在工程结束之后,这些人中间学到石工木工技术的将被妥善安置,而其余人等则将和各家族协调安置方法。
除了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外,叶韬还找来了东平的几位大商人和户部、工部的官员来向大家介绍一旦运河修建完成,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将聚集起多大的物流人流,将带来多少商机。
这种说明会从形式上来说已经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