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玄和刘前进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明白这是个城府很深、不好对付的角色。
按照计划,调查分明暗两条线进行。
明面上,孙玄作为主导,开始听取公社关于秋粮征收、入库账目以及冬季困难群众救济物资准备的汇报。
李建亲自作陪,汇报工作由公社的会计和粮站负责人进行。
账目看起来清晰整齐,数字也似乎对得上。
孙玄听得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粮食损耗率、储存条件、救济物资的发放标准等,表现得就像一个正常的、细致的检查人员。
李建对答如流,显得从容不迫。
刘前进和一名公安干警则以了解治安情况为由,在公社大院内外转了转,和李建以及公社的武装部长聊了聊。
问的都是些常规问题,如近期有无治安案件、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动态、民兵训练情况等,没有流露出任何特别关注李建个人的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李建。
然而,暗地里的调查已经悄然展开。
刘前进带来的另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老周,借口去厕所或者抽烟,已经悄悄地开始接触公社里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
他选择的对象多是些看起来比较老实、或者可能对李建有怨气的人,比如仓库的保管员、炊事员、负责打扫卫生的勤杂工等。
问话的方式也很巧妙,不直接问李建的问题,而是聊家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在不经意间引导话题,比如“咱们公社领导对你们怎么样?”
“工作辛不辛苦?”“家里粮食够吃吗?”
等等,试图从侧面了解李建的为人和公社的真实情况。
与此同时,孙玄在查阅账目时,也格外留了心。
他凭借在采购科锻炼出来的对数字的敏感,发现粮食入库的损耗率虽然看起来在合理范围内,但仔细比对往年和今年的数据,似乎有细微的不合理之处。
救济物资的发放名单,看起来也过于“整齐”,缺乏动态变化。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些疑点记在心里,没有当场质疑。
午饭时间,李建热情地安排在公社食堂招待。
饭菜不算丰盛,但也能看出是精心准备的。
席间,李建谈笑风生,不断敬酒,试图拉近关系。孙玄和刘前进都浅尝辄止,以工作为由推脱,保持清醒。
下午,调查继续。孙玄提出要实地查看粮库和物资仓库。李建欣然陪同。
在粮库里,孙玄仔细查看了粮食的储存情况,用手插进粮堆里感受湿度和温度,甚至随机打开几个麻袋检查粮食质量。
这些专业的举动,让李建和公社干部不敢小觑。
刘前进则继续他的“治安走访”,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公社附近的农户家里。
一天的明面检查结束,孙玄对李建的工作表示“基本肯定”,但也“委婉”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比如账目可以更细化,物资发放可以更公开透明等。
李建满脸笑容地表示接受,一定会整改。
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仿佛只是一次普通的县级工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