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本地特色(1 / 2)

“腾达同志,”听完汇报,胡步云缓缓开口,“吴邑区底子不错,这几年发展也有目共睹。全省大招商的方向已经明确了,全面实现产业升级,你们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什么想法?”

黄腾达精神一振:“书记,接下来我和于市长准备亲自带队,组织精干力量,分赴沿海几个重点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广泛撒网,重点捕鱼。我们吴邑区有决心、有信心,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打一场漂亮的招商引资翻身仗,争取引进几个投资过十亿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产业升级添砖加瓦。”

胡步云听着,心里微微叹息。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目标听起来很大,但路径模糊,更像是表决心喊口号。这种没有目标的打法,实际上就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胡步云不动声色,目光转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区长于洋飞:“洋飞同志有什么补充?”

于洋飞扶了扶眼镜,声音不高但清晰:“书记,黄书记的决心就是我们政府的行动方向。具体到承接转移,我们结合吴邑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这次省里招商接触到的信息,初步梳理了几个重点方向。

重点针对医疗器械相关配套产业,我们区有几家传统的小型医疗器械厂,技术基础薄弱但工人有经验。这次省里在沿海接触了几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他们确实有外迁配套厂的需求,对成本很敏感。

我们想主攻这个细分领域,尤其是中低端的医疗耗材和器械组装环节,利用好现有工人基础和相对低廉的用地成本。目标区域初步锁定花城、鹏城几家有明确扩产计划的企业,我们计划由分管招商和工业的副区长带队,带着我们梳理好的配套企业清单和成本优势分析,上门一对一精准对接。”

胡步云没有提问,没有打断,只给了于洋飞一个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除了医疗器械配套,”于洋飞稍作停顿,继续汇报,“我们还重点关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小规模组装与测试环节。省里信息显示,沿海部分消费电子企业因成本压力,正寻求将部分非核心、但用工量大的后道工序外迁。我们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现有11家小微电子厂具备基础操作工储备,可以尝试承接这类对综合成本敏感、对土地集约利用要求高的项目,目标初步定在陵江省几家企业。”

“另外,”他翻动了一下手中的笔记本,“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也是一个契合点。吴邑区优质果蔬粮源丰富,但深加工能力弱。这次了解到珠三角几家大型连锁餐饮和食品企业,正为贴近原料产地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内地布局中央厨房和预处理中心。我们计划重点对接这类项目,利用好我们的农产品优势和正在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