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霏在二楼听得真切,忙小跑下楼,快到门口时又放慢脚步,伸手理了理衣襟和鬓发,确保礼数周全,才在最前面跪下,垂首朗声道:“民女姜芳霏,恭迎圣旨,接旨!”
传旨太监瞧着芳霏虽慌却不乱,礼数周全,眼角悄悄挂上笑意,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姜氏芳霏,心思巧慧,所营美食铺,味冠京华,巧思迭出。其味引四方客,其诚暖百姓心,实乃民间饮食之翘楚。今特赐其铺‘天下第一美食城’之号,望其恪守初心,续创佳肴,以飨万民。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芳霏压着心头激动,双手接过圣旨,躬身谢恩。
她起身时笑着挽留:“劳烦公公跑这一趟,不如上楼歇脚,尝尝咱铺里的新鲜吃食?”
“姜二姑娘好意咱家心领了,改日再尝!皇上还等着咱家回去复命呢!”太监笑着推辞。
这会儿,一楼门口的糕点档口有刚出炉的黄油年糕和曲奇饼干,管档口的伙计眼明手快,早装了满满一篮子,快步送到芳霏手里。
芳霏接过篮子递向传旨太监身后的小太监,又不动声色塞过去个沉甸甸的银锭子:“公公既急着回,这刚出炉的小糕点您带着路上吃,劳您品鉴品鉴。”
传旨太监见了,眼角笑纹更深:“那咱家就却之不恭了!姑娘留步,咱家告辞!”
送走传旨太监,芳霏再也藏不住激动,拍了拍送糕点伙计的肩膀:“做得机灵,该赏!”说着掏出一角银子递过去。
“谢东家!”伙计喜滋滋地接了。
方才静得落针可闻的美食城,瞬间又热闹起来,食客们围着芳霏纷纷道喜。
也有人忍不住担心:“小东家,如今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往后吃食会不会涨价?咱寻常人还吃得起不?”
芳霏笑着扬高了声音,确保在场食客都能听清:“大家伙放心!只要食材价不涨,咱这吃食就绝不会随意涨价,全跟着市场走,保准不让大伙多花冤枉钱!”
“好!小东家厚道!”这话一落,满场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夸赞声。
先前道喜是真心,如今得了“不涨价”的定心丸,夸赞更是实打实的热络。
芳霏在一片称赞声中上了三楼,刚关上门就迫不及待展开圣旨,前前后后看了三遍,又把皇帝那幅亲笔拿出来反复瞧,才小心翼翼收进锦盒。
这可是当今圣上亲授的殊荣,怎能不欢喜?
她靠在椅上琢磨:得把皇上的亲笔好好裱起来,先挂在一楼正对大门的地方镇场子,等“天下第一美食城”的牌匾刻好,再换下来。
转念又想起,美食城不是自己独一份的,还得把这份喜信捎给元芷姐姐。
她当即起身,把圣旨和亲笔都装进斜挎包,嘴里哼着“好运来,好运来……”,脚步轻快地往楼下跑。
千里之外的清平县,却是另一番光景。
一行人衣衫褴褛地穿过热闹街市,拐进一条窄巷,在一扇破败木门前停了脚。
“应是这儿了。”拄着木棍的老者声音沙哑,带着几分不确定。
旁边的中年汉子上前,“砰砰砰”用力敲了敲木门。
等了片刻,门内毫无动静,他又加重力道猛敲——直到里面传来一阵破风箱似的咳嗽声,随即一个破锣嗓子喊道:“别敲了!”
木门缓缓拉开,出来的正是张宝根那舅爷爷,背比先前更佝偻了些,独眼扫过眼前一群生面孔,冷冷道:“你们找错地儿了!”说罢就要关门。
“表弟!是我啊,大明!”拄拐老者往前凑了两步。
“大明……表哥?”王舅爷爷嘴里喃喃重复,独眼忽然瞪得溜圆,像是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砰”地一下把门关得严严实实。
任凭外面的人怎么拍门呼喊,再也不肯开。
直到第二日,张宝根跟着同村两个小伙子走进这条巷子。
刚拐进来,他就瞧见个被捆着双手的少年,躲在中年妇人身边碎碎念,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又瞪着眼发怒——正是陈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