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宋卿环视全场,目光所及,常委们或点头或低头看方案。
无人率先发声。
“大家都谈谈看法吧。”
宋卿开口,主动打破寂静。
纪委书记廖永华第一个表态:
“我完全同意组织部的方案。这批同志政治坚定,能力突出,尤其是在之前与郑大川集团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是合适的人选。”
宣传部长紧接着跟上:
“是啊,方案考虑周全,人选优中选优,有利于稳定当前局面,推动下一步工作。我没意见。”
“同意。”
“没意见。”
“支持市委决策。”
……
附和声此起彼伏,所有提议无一例外,全票通过。
权力的过渡,在平静无波的表象下顺利完成。
会议继续。
关于长白山项目启动、北江化工绿色转型专班组建、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深化……
所有宋卿主导提出的工作部署,全都毫无悬念获得一致通过。
会议效率高得惊人!
终于,最后一项议题结束。
宋卿明白大家所想,也知道今天必然会有这个结果!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感谢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今天的会议,效率很高,共识很强,这很好。”
会议结束,宋卿总结发言。
“但是,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想与诸位共勉。”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斗争,清除了盘踞多年的毒瘤。现在,北江百废待兴,正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决策需要效率,但同样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反对的意见。”
“一个方案,如果在论证阶段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它潜藏的风险,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家不仅仅是‘拥护’和‘执行’,更要敢于、善于提出你们的‘思考’和‘见解’。”
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
“哪怕这个见解与我的初步想法不一致,只要是为了北江好,为了百姓好,我们都应该拿出来认真讨论。”
“一团和气,闯不出新路子;唯唯诺诺,打不开新局面。北江的未来,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干部,而不是只会举手附和的表决机器。”
宋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这是我的希望,也是下一步,我对在座诸位,以及全市干部的新要求。”
“散会!”
他没有再看众人的反应,直接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康伟紧跟其后走出。
今天会场的气氛太过诡异。
这是他当了两任书记秘书第一次见到。
他能感觉为何,直到宋书记最后发言才让彻底醒悟!
党政一手揽是好事,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快速推进工作。
但随之而来的“一言堂”也会出现,没人敢发声,没人敢提异议反而成了真正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领导成功将北江拧成了一股绳。
但现在,他需要确保这股绳的每一股,都有自己的韧性和力量,而不是完全依附于他这根主轴。
回到办公室,宋卿转头笑笑。
“看出来了吧?”
“嗯!”
康伟点头。
“走完程序,你就该去新岗位工作了!我希望你能直言说话,少一点官僚作风!”